在濕冷的冬天里待久了,越發(fā)渴望春風拂面的溫暖。盼啊盼,日歷終于爬到了立春的頁面。打春陽氣轉(zhuǎn)。天氣雖春寒料峭,但我們縮著的肩膀總可以舒展些。待真正暖起來,還要經(jīng)過一些時日的折騰,就像待產(chǎn)前的母親,可這并不影響已經(jīng)興奮起來的心情。
午休時翻朋友圈,滿是朋友們對春天的期望,公眾號里也盡是關(guān)于立春的信息鏈接。媽還打電話叮囑,要按日歷上的立春時間“啃春”才好。遠嫁這么多年,每逢有節(jié)氣習俗,她老人家一直在“看管”著我。
立春這天,全國各地都有“啃春”的習俗,只不過叫法不同罷了。比如,我現(xiàn)在生活的地方叫“咬春”,而我的老家叫“啃春”。不管是咬還是啃,反正都是與吃有關(guān)。很小的時候,啃春的東西一般是青皮蘿卜。如果立春是在年后,倘若還能剩下些凍梨,那是再好不過了?写菏怯袝r有點的,比如日歷上寫著今日立春8時52分,在這之前,媽媽就會把存放在菜窖里的青皮蘿卜從泥土里挖出來,洗干凈,切成均勻的小塊,分發(fā)給我們這些孩子。
記憶中,有一年立春,老爸帶著哥姐們到城里出人情了,家里只留下老媽、我和二哥。早上七八點,玻璃上的雪花還沒有融化,我樂此不疲地舔著玻璃,二哥則趴在炕上看小人書。這時,媽從外面進來,呵斥著我不要用嘴舔那臟東西,馬上要“啃春”了。我卻不聽,忙著和窗外的太陽比賽,看誰融化玻璃上的雪花快,覺得非常有趣。媽急了,揚言要二哥把不聽話的我押到她面前。二哥立刻把我的雙手拉到背后,扭送我到老媽跟前,我想屁股肯定又要受苦了,便號啕大哭。誰知媽像變戲法一樣,從兜里掏出一只大紅蘋果來。啊,蘋果!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一個的大蘋果耶!媽說,后院的四舅出差回來了,剛送來的。媽小心翼翼地將蘋果切成兩半,一半給了我,一半給了二哥。隨后,她舔了一下刀上的汁水,卻說蘋果還沒有蘿卜好吃?晌液投绮恍爬蠇屵@話,她吃蘿卜,我和二哥就吃蘋果。那次啃春,我至今記憶猶新。蘋果是甜的,蘿卜是辣的。
每到啃春的時候,我同樣會想起自己小時候圍坐在火盆邊,一邊啃著蹦脆的蘿卜,一邊聽老爸講述有關(guān)“啃春”的神奇?zhèn)髡f:
很久以前,立春還未到,人們正準備慶祝,卻都染上了一種怪病,個個無精打采。一位云游經(jīng)過此村的高僧,見此情形,就面南打坐,合十默念,向觀音祈求治病的妙方。觀音菩薩指點他說:“等地氣通時,讓村里每人都啃上幾口蘿卜。”高僧謝過菩薩,買來富人家儲藏的蘿卜,分發(fā)給村民。吃過蘿卜的村民,果真精神起來了。從此,民間就留有“啃春”的習俗。
而今,我遠嫁他鄉(xiāng),那遙不可及的年年“啃春”的地方就成了我的故鄉(xiāng)。我雖從“啃春”變?yōu)椤耙Т骸保瑓s總是難忘與家人一起過立春的情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