蜜桃网站日韩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成aw人在线_1024在线国产_婷婷中文字幕精品

瓢城網

標題: 李桂媛·年畫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鹽都區(qū)圖書館    時間: 2022-3-14 09:55
標題: 李桂媛·年畫
李桂媛·年畫
作者: 李桂媛  

  生活變好了,日子就過得飛快。若干個理由,已注定雞年春節(jié)我不能回老家了。于是,我將每天必打給老爸老媽的電話,算作是自己不孝的救贖。

  每次“電話粥”,都是在老爸大聲嚷起“長途啊”后,老媽才戀戀不舍地掛上電話。有一天,接電話的卻是老爸。他說:“以后不用天天打電話,你媽忙著繡十字繡了,沒空接呢!薄袄蠇岄_始繡花了?”“嗯啊,你媽眼神好著呢,爭取年三十晚上掛墻上!蔽倚α,望著窗外偶爾飄下的雪花,驀地憶起年畫來。

  談起年畫,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并不陌生。那時,我們居住的大多是茅草房,墻是泥土的。為了把屋子弄得像回事,家家戶戶要用紙把棚頂和墻面糊起來。童年的記憶中,糊墻用的紙可以買現成的印有圖案的花紋紙,也有人家用報紙糊。每逢年底,寂寞的小村變得熱鬧起來。先是大人們忙著淘米蒸糕,接著就是殺雞宰豬,最后一項便是糊墻、買年畫了。

  “千門萬戶曈曈日,總把新桃換舊符”。每到這段日子,我家便會門庭若市,來找老爸寫對聯的人絡繹不絕,一個個從腋下拿出裁剪好的紅紙笑呵呵地遞上來,“他老姐夫,給寫個大門對!薄八瞎酶,給寫個‘抬頭見喜’!睕]有香煙,沒有禮品,老爸卻樂此不疲地接過來,津津有味地一邊潑墨揮毫,一邊叫我給這個叔、那個嬸子遞上卷煙紙和裝葉子煙的笸籮。那時候,你幫我家,我?guī)湍慵,完全是義務奉獻,而老爸幫人寫對聯,常常寫到大年三十上午。

  老爸忙著呢,這糊墻糊棚貼年畫的任務就自然落在我和哥姐的身上了。一盆小麥粉做成的漿糊,熱騰騰地刷在報紙上。將一根高粱稈子做成叉子狀,一個糊紙,另一個用這“叉子”遞紙。記憶里,糊上墻的還有煙盒。農村人抽洋煙的可不多見,盡管都是“大前門”、“人參”等牌子的煙盒,卻讓人喜歡,尤其是里面閃閃發(fā)亮的或銀色或金色的包裝紙,更是老媽的最愛。平時家里來了客人,散完香煙后的煙盒是斷然舍不得扔的,老媽要攢起來,到年底就積成厚厚的一疊,能糊炕上窗臺下的一個立面。新買的竹子炕席配上花花綠綠的圍邊墻紙,讓來拜年的左鄰右舍“嘖嘖”夸獎一通。那時候,我就會看到老媽嘴角上掛著滿足的笑。

  棚、墻糊好后,老媽就會小心翼翼地拿出老爸在鎮(zhèn)上選好的年畫,和老爸一同認真地量好尺寸,方方正正地貼在墻上。那年畫透著讓人歡喜的墨香。畫面有北京頤和園的風景,還有電影《紅樓夢》、《追魚》之類的劇照,但我記憶最深的是老爸最喜歡貼的“年年有余(魚)”: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子,梳著朝天辮,紅肚兜,藕節(jié)一樣的胳膊抱著一條大紅鯉魚,背景還配有五谷及各種水果。大家都喜歡這年畫。往往有人去晚了,還買不到。大年三十夜,睡在裝裱一新的屋里,聽著爆竹聲聲,心里特別溫暖。一覺醒來,跨入新年,看著亮亮堂堂、充滿年味的小屋,心里更是無比喜悅。

  記得有一年,在文化館里上班的姐夫給我家送來20多張印刷版的“連年有余”。一向慷慨大方的爸媽,就一張張地送人,并且還讓我親自送到人家門上。去年,我回老家過年時,那個已滿頭白發(fā)的老候大姑還認得我,笑哈哈地對我說:“這不是送‘連年有余’的老丫頭回來了嘛!

  大年三十這天,老媽打電話告訴我,說她的十字繡已經掛在客廳了,比當年的“年年有余”好看多了。是啊,現在日子好過了,人們住的都是磚瓦房,再也不用糊墻紙了。雖然沒有買“連年有余”之類的年畫,可日子過得確實年年有余,人們天天在“過年”。接完老媽的電話,記憶深處的年畫又回閃眼前,勾起了我對家的向往與思念。如果沒理解錯,這就是鄉(xiāng)愁吧!







歡迎光臨 瓢城網 (http://rocheandco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