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被人恭維讀書多以后,讓推薦書看的朋友便多起來,尤其是家有兒女的,總是想給孩子推薦一些對學(xué)語文有幫助的。前幾年,還煞有介事地列出書單,《紅樓夢》《史記》《三國演義》《唐詩三百首》《宋詞三百首》《呼嘯山莊》《草葉集》《尤利西斯》等,把自己覺得不錯的書都列上,還把自己有的書盡可能地拿給人家看,F(xiàn)在呢,忽然轉(zhuǎn)變了觀念,反問他們:“你喜歡看啥書?看你喜歡看的書就行!
我真正的讀書時光是高中時候。小學(xué)初中靠著幾本作文選和《故事會》民間傳說混過來,高中把“中學(xué)生必讀書目”看了一遍之后,又?jǐn)U大閱讀面,把古今中外的名著讀個大半,因此耽誤學(xué)習(xí),考個三流大學(xué),不過現(xiàn)在也沒什么好后悔的。其實,那時除了幾本古典名著之外,讀書基本上都是囫圇吞棗,連郭沫若老先生年輕時都不甚了了的《浮士德》,都硬著頭皮啃下去,還有像《追憶似水年華》和《尤利西斯》這般晦澀難懂的,也耐著性子看完,中途不知道睡過去多少回。直到現(xiàn)在,也不知道從這些外國名著中吸收了什么營養(yǎng),有的連男女主人公叫什么都忘卻了。上大學(xué)之后,學(xué)校有圖書館,看書稍微廣泛一些,但大多是些名家作品,現(xiàn)在則是想看什么看什么,以歷史文學(xué)為主,通俗不通俗的都看些。
根據(jù)自己的喜好看書很重要。故“書不厭百回讀,熟讀深思子自知”,這是在信息不發(fā)達(dá)的古代,F(xiàn)在接受信息這么多,信息來得這么快,有多少人還能把書讀好幾遍的?不過,讀書也分粗讀和精讀的,有些書粗讀一遍看個情節(jié),有些則需要精讀,像《紅樓夢》和《史記》,我最喜歡看的兩本書,常常會拿起來讀讀,一天只讀個幾十頁是很正常的。
人的性格不同,喜好不同,文化層次不同,品味不同,看書的感覺當(dāng)然不一樣。一個看慣《知音》的人給她一本《紅樓夢》無疑是催眠曲;一個愛看小電影的人給他一本《金瓶梅》他也只是關(guān)注刪節(jié)的那些字寫的是什么,就像魯迅先生所說,一本《紅樓夢》,“經(jīng)學(xué)家看見易,道學(xué)家看見淫,才子看見纏綿,革命家看見排滿,流言家看見宮帷秘事”。
所以,各人還是根據(jù)各人的喜好看書,薦書的事兒要不得。如果讓孩子看,對寫作文有幫助的,看名著未必如《小小說選刊》《散文詩》之類的來得快捷有效。讀書本來就是一種消遣,一種休閑,一種無用,一種無所作為,千萬別嘗試著讀自己不喜歡的,那是自己找罪受,何苦呢?
看自己喜歡看的書,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,人生,本來就需要一種灑脫。悠然于書山書海,什么煩惱事兒,便都會忘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