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話說:“好腦子,不敵爛筆頭!蔽矣幸粋勤于記錄的習慣,喜歡對家里所發(fā)生的事情作記錄,幾十年一貫,從不間斷。久而久之,所記錄的內容,一本又一本,摞積在一起,足有一尺高,一家人稱這記錄為“家庭檔案”。
我的這套家庭檔案始建于二十世紀80年代初,當時也是為了回憶一件重要的家庭事務,因時間久遠,無從憶起。從那時起,我的家庭檔案就應運而生了。開始是對家里所發(fā)生的事情作些記錄,大的事情記錄得更詳細,勤記免思。要是遇上需要回憶什么事情,就到家庭檔案里查閱。但事實上,家庭檔案又成了我經常翻閱、回味的一部新舊比照的家庭變遷史、社會發(fā)展史。
我家的這套家庭檔案,按我自己的理解,分為六大項,分門別類,內容詳細。建有房屋檔案、置物檔案、收入檔案、事務檔案、證件檔案、大事記等,其中數(shù)房屋檔案的記錄最為詳細。
房屋檔案這部分資料,從我開始成家獨立時所住的那幢草房子記起。那時住的是茅草房,茅草經不住風吹雨淋,年年需要修葺。每遇狂風暴雨,甚是提心吊膽,生怕破漏的草房被吹倒壓垮,這在房屋檔案中都有記錄。
80年代中期,家里的條件逐步好了起來,我便決定籌建新房。經過幾年的籌備,終于新建了三間實磚大瓦房,迎面外墻貼上了釉面磚,還建起了廚房間、浴室間、儲藏室等。這在當時,別人見了,無不夸贊。一家人的日子就好比是“糠籮里跳到了米籮里”,越過越好?粗课輽n案里的詳細記錄,心里總是樂滋滋的。
時光飛逝,如白駒過隙。打開家里第二次建房的記錄,似乎一切歷歷在目。那時,已時至上世紀90年代,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千家萬戶,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,收入增加了,城鄉(xiāng)大地一座座樓房拔地而起。1996年春天,我家也緊跟時代潮流,扒掉了平房,建起了一座兩上兩下的小別墅,幸福生活日日向上,步步登高。
去年家里在木瀆又買了一套商住樓,是順應兒媳發(fā)展的需要而購買的,他們工作在木瀆,就地買房。一家人住進了摩天高樓,站在窗前,城市美景、湖光山色一覽無余。夜晚,星光燦爛的城市夜景讓人看了心花怒放,真是“上有天堂,下有蘇杭”。
在城里購房,這是全家人的夢想,是家里的大手筆、大事情。我從購買、裝修、置物、進住記起,每個過程都記得十分詳細。凡資料、票據(jù)之類的,都收錄在案。住進新房后,正上三年級的小孫子還寫了篇題為《我家的新房真漂亮》的作文,寫得很好,我把他的作文也一同收進了房屋檔案;蛟S多年以后,他長大成人了,打開記錄,能勾起許多美好的回憶。
每次記錄之余,我總喜歡翻開家庭檔案看看,像是在走回頭路,尋覓過往的蹤跡,似乎在回頭路上能找到我所要找的一切。
翻看完了房屋檔案,我又翻開了其他檔案。一系列變化的數(shù)字讓人欣喜。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,每月的工資僅有30來元,提升到今天的6000多元,竟?jié)q了200倍!置物檔案里的購物記錄,讓人感嘆。那時,家里漿洗衣物用的是不足一元的洗衣板和很原始的捶衣棍,可今天用的是上萬元的全自動洗衣機;清掃地面過去用的是幾毛錢一把的掃帚,今天用的是萬元以上的吸塵器。近些年,一些高科技家用電器——大屏幕液晶彩電、微波爐、電磁爐、空調和電腦等,也陸續(xù)進入了家庭;置物檔案里的購物發(fā)票、產品說明書、保修單等,也逐漸地厚了起來。真是天翻地覆!
隨著社會的發(fā)展,保障機制不斷健全,醫(yī)保卡、社保卡、住房公積金卡、養(yǎng)老保險證等也相繼進入了家庭,都被我一一地收錄于證件檔案里。
翻閱著家庭檔案,我似乎穿越在過往的時空里。一部家庭檔案,就是一部家庭的變遷史,也是一家人的創(chuàng)業(yè)史,更是一部社會的發(fā)展史、民生的改善史。
鑒古知今,鑒往知來。建立家庭檔案十分必要,它白描了家庭的生活經歷,也是對一個時代發(fā)展的真實記錄。透過家庭檔案,可以看到家庭的變遷、社會的發(fā)展、民生的改善,從而使人們更能了解過去,珍惜今天,開創(chuàng)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