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上注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社區(qū)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賬號?立即注冊
x
無論什么場合,人們都習慣低頭滑手機,等紅綠燈滑,過馬路滑,開車騎車滑,開會上課滑,與親友碰面聚餐滑。智能手機彷佛一塊強力磁鐵,大家在它面前自動臣服,紛紛低頭。
“低頭族”的英文怎么說?在臺灣的一次中英翻譯會議上,這個話題竟意外引發(fā)了討論。
臺灣有個“國家教育研究院編譯發(fā)展中心”,前身即為1932年成立于南京的“國立編譯館”,此中心下設“雙語詞匯審譯委員會”,我是八個專家委員之一。我們定期開會,討論臺灣各級單位送審的中英雙語詞匯,公布的英文翻譯就會被視為官方的參考標準,因此大家都兢兢業(yè)業(yè),深怕有辱使命。有時一個中文詞匯的英譯,因為要費心思考,仔細推敲,所以經(jīng)常要耗費多時。
最近有次會議結束后,負責本委員會的研究助理拋出了一個問題:低頭族的英文怎么說?我之前聽聞過phubbing(當?shù)皖^族),也閱讀過相關的文獻,但在場四位來自英國與美國的資深外籍專家均表示毫無所悉。他們認為,東方社會喜歡創(chuàng)造新名詞,西方社會則相對沒那么熱衷,因此歐美雖也有自顧自低頭滑手機的現(xiàn)象,但好像還沒聽過英文有什么固定的說法。
那次低頭族的討論不是正式的名詞審譯,而且我也有急事必須先行離開,因此有些想法只能暫時先擱心里。
外籍專家的反應可以理解,因為phubbing是個剛出爐不久、影響力還有待觀察的新詞,是兩年前澳大利亞的詞典學家、填字游戲高手以及幾位作家攜手合作、大腦風暴出來的成果。講英文的澳大利亞地處大洋洲,鄰近亞洲南緣,這樣獨特的地理位置讓他們有機會成為亞洲和英美的中介橋梁。澳大利亞對亞洲的文化或比歐美敏銳,但在英語世界卻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。他們刻意新造了phubbing這個詞匯來描述低頭族,并藉由媒體積極宣傳。不過英美的主流社會似乎還不太買賬,該詞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也尚未明顯擴散。
然而,澳大利亞人的敏銳催生了phubbing這個字眼,正好能夠滿足我們對“低頭族”英文的需求。phubbing的基本形態(tài)是phub,是phone(電話,此處指手機)和snub(冷落、不搭理)分別取頭尾兩個字母所構成的混成詞,形容只顧著滑手機而冷落旁人的一種行為。講得清楚一點,phub是個動詞,意為“只顧著滑手機而冷落旁人”,phubbing是動名詞,意為“當?shù)皖^族”,phubber是名詞,意為“低頭族”。
不論承認與否,只要我們常用手機,就極有可能忙著滑手機當起低頭族,更有可能受到低頭族的冷落而“被低頭族”。在當前這個手機串起世界的社會里,低頭族無所不在,幸免的只是少數(shù)。在車上、在餐廳里、在開會中、在休息時間,在不同的社交場合,許多人本能地就掏出手機,當起低頭族。英文新造的phubbing,適時填補了當今這個社會現(xiàn)象的語言空缺。
根據(jù)學者研究,許多人寧可冷落身旁的親友,卻無法忽略手機的信息。更令人憂心的是,多數(shù)人似乎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低頭族,更不知道低頭族的行為無形中造成了人際關系的疏離,而人際關系的疏離可能會帶來更嚴重的后果。
低頭族是個全球各地都有的社會現(xiàn)象,所傳達的概念不只現(xiàn)在鮮活,將來可能還會持續(xù)好幾年。phubbing一詞目前的接受度雖然有限,卻能準確反映時代的脈動,說不定不久之后就會受到英語世界廣泛的認同而一夕爆紅,就如同另一個源自澳大利亞的selfie(自拍)一樣,最終成為牛津詞典的“年度詞匯”(word of the year)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