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馬上注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社區(qū)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賬號?立即注冊
x
朱升的“九言三策”
朱升是明朝第一開國謀臣,他“高筑墻、廣積糧、緩稱霸”九言三策成就了朱元璋的霸業(yè)。其實,朱升的這一謀略得之于大縱湖觀賞漁鷹與螃蟹博斗情景的啟發(fā)。
朱升(1299——1370),祖藉安徽休寧人,1357年中舉,曾任池州學正,后辭官隱居大縱湖畔。他不僅學識淵博,而且崇尚自然,他多次游覽大縱湖,常常入迷地觀察魚蟹蝦生活習性,從自然界的變化,悟出人生的價值和時勢的演變,為他后來幫助朱元璋推翻元朝,統(tǒng)一中原,建立明王朝奠定了重要基礎。
那年秋天,他陪南方的一位朋友蕩舟大縱湖。為了飽覽鹽城八景之一——“平湖秋月”勝景,他帶了酒菜上船,任船隨風漂移,盡興陪朋友喝酒觀賞縱湖秋色。
斜陽鋪滿湖面,寧靜的大縱湖呈現(xiàn)出奇異的光彩。朱升雖隱居大縱湖畔生活多年,也曾多次游湖觀賞,還未見過如此美妙的景色,簡直讓他如此如醉。小舟漂到湖邊,貼著蘆葦,全然不知。突然,一陣悉悉的響聲把他從夢境驚醒。他扭頭一看,是只足半斤重的大螃蟹從蘆葦叢中的淺水洞里爬出。它橫著身子,左沖右突,爬行的螺絲被它一口吞掉了,游弋的小魚成了它的美餐,連橫在面前的蘆葦也也成了它稱威稱霸的障礙,不管三七二十一,張開大螯,“咔嚓”一聲夾斷。一只不知名的小鳥在水中淘食,冷不防被死死的夾住腿子,拼死掙扎,留下一條腿才得以活命。朱升用膀彎子搗搗朋友,又努努嘴,朋友驚叫起來,伸手就捉。蟹,被捉了,可他的手也被蟹螯夾住了,痛得他大叫,甩又甩不掉。朱升笑了,拿起一只筷子伸進螃蟹的鰲里,輕輕一撬,螃蟹松開鰲,掉下了水里。朋友不甘心,扒開蘆葦找了半天也沒見到螃蟹的影子。朱升讓他坐下,不要發(fā)出聲響。
果真沒一會兒,那只饑餓的螃蟹又肆無忌憚地爬出洞,本性未改,肆意攻擊。朋友正要伸手,從遠處傳來一陣吆喝。眾人轉頭一看,是幾條放魚鷹的船往這邊駛來,放魚鷹又吵又喊,腳下還不停地敲打著響板,驅趕魚鷹鉆水捉魚。魚鷹一個猛子扎下去,在水下直往前竄,大小魚都逃不過它的眼睛,東啄啄、西淘淘,斤把二斤的魚自個兒拿上來,若是大魚,就冒出水面,喚幾只同伴一起抬出水,乖乖的送給主人。眾人被魚鷹神奇的眼光和捕捉能力所折服。
一只機靈的魚鷹從朱升他們的小舟內側竄過,猛然冒出水來,與螃蟹發(fā)生對峙。誰也不讓誰,一步一步走近,魚鷹一伸脖子,螃蟹一沖一退,擺好再次攻擊的姿勢。相持了幾分鐘,饑餓的螃蟹退回洞里,不停地往外掘土,做著深挖洞固守之勢。魚鷹“咕”的一聲走了,可轉了個圈子又悄悄地回來了,靜靜地守候在洞旁。過了會兒,螃蟹還是挨不住饑餓又從洞里探出頭,發(fā)現(xiàn)魚鷹慌忙縮回,魚鷹一伸頭,如鐵的喙伸進洞里,硬生生地把螃蟹從洞里拽出來。螃蟹也不是好惹的,雙鰲緊緊地夾住魚鷹的脖子,互不相讓,以命相博。鮮血滴在水中綻開一朵朵紅花。當漁民聞趕來,魚鷹和螃蟹都奄奄一息。
朱升他們看呆了。
朱升59歲那年,朱元璋一路攻城掠地,橫掃千軍,勢如破竹。在攻打婺源時,久戰(zhàn)不下,兵困馬乏,甚為焦慮。聞知朱升大名,專程拜訪請教。朱升聞知,留下錦囊妙計,打起背包,隱居到大縱湖畔的南龍港。朱元璋依計行事,一舉獲勝。
從那,朱元璋更加器重他,想請他出山輔助統(tǒng)一天下,成就帝業(yè)。朱元璋接受上一次拜訪被拒之門外的教訓,讓衛(wèi)隊化裝成做生意的,從江西一路尋訪到大縱湖畔。朱升先是閉門不見,后經(jīng)不起朱元璋的軟磨硬纏,這才開門相見。朱元璋向他請教統(tǒng)一中原大計。他沒說什么,只是把朱元璋帶到大縱湖游玩,向朱元璋講述了他曾親眼所見的螃蟹與魚鷹生死相搏的情景,朱元璋也是農民出身,深受啟發(fā)。臨行前,他又給朱元璋一個錦囊,讓朱元璋回去后打開思量。
朱元璋回到江西大營,迫不及待的打開錦囊,只見寫著九個字:“高筑墻、廣積糧、緩稱霸”。朱元璋豁然開朗,連連稱“妙”。
朱元璋放棄稱帝登位的迫切心情,整頓兵馬,集中優(yōu)勢兵力,推翻了元朝統(tǒng)治,打敗了陳友諒,終于在元至正二十八年建立了明王朝,在南京登基,號稱洪武皇帝、明太祖。朱元璋時刻惦記朱升,登基后就召朱升入京充當謀臣,為他安邦定國出謀劃策。
明王朝鞏固后,朱升發(fā)現(xiàn)朱元璋心胸狹隘,亂殺開國大將,故而退隱,又在大縱湖畔南龍港隱居,第二年逝世,就葬在南龍港東邊的高墩上。
朱升是明王朝的開國元勛,又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學家,朱氏子孫修建了朱升墓,供人憑吊瞻仰,也成了大縱湖畔的一大人文景觀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