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馬上注冊,結(jié)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(zhuǎn)社區(qū)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賬號?立即注冊
x
劉慶寶·送樁子作者: 劉慶寶
正月十六的傍晚,太陽還有一梔子高,湖西張家莊的張大媽夫婦早早關門熄燈上床了。
晚飯過后,一陣鑼鼓喧天、鞭炮齊鳴,由遠而近,向張大媽家而來。門掩著沒上拴,八大一小九個男人蜂擁而進,其中一個將用男娃娃衣衫包裹著的“牛樁”塞給被窩里的張大媽。張大媽就像抱著剛剛出世的兒子,緊緊地摟在懷里。張大伯忙起床,一邊敬煙,一邊張羅燒飯。就在這時,其中的一個小男孩在眾人的慫恿下對著床上尿尿,滾熱的尿尿在床上,尿在張大媽的身上,尿得張大媽“咯!咯!”地笑。魚肉早就燒好,立即生火做飯,水少米多,一干人不停催促:“快!快!快!”沒等飯燒好,眾人圍著桌子站著吃飯。每人都盛半碗,吃完了就喊:“添!”張大媽就在床上應答:“添!添!添!”一口喊出三個“添”字,在當?shù)亍疤怼本褪巧3酝炅,碗往桌上一扣,轉(zhuǎn)身就走。
張大媽已近四十,還沒解懷。族里的弟兄們商量好,正月十六晚上給她家送樁子。送樁子的白天就瞄好村頭一戶的雄牛樁,又讓人偷了一件男娃娃衫,扯了六尺紅頭繩,待人腳定,幾個人就到村頭拔起牛樁,用娃娃衫裹好,還用紅頭繩扎實,由其中一人揣在懷里,一路敲鑼打鼓、鳴放鞭炮,熱熱鬧鬧送上門。
所有事宜事先都商量好,一切按計劃辦。但也有意外的,就是搶樁子。
就在前年的正月十六,族里弟兄們給張大媽家送樁子,可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。鄰居家的媳婦也沒養(yǎng),可在村上人緣不好,沒人給他家送樁子,聽說張大媽家送樁子,事先準備了飯菜。當送樁子的人群路過他家門前時,點燃了鞭炮,把送樁子的人接進自家門。送樁子也有規(guī)矩:即是有送樁子的對象,但只要在途中有人放鞭炮接,就必須把樁子送給人家。送樁子的人也不好說話,風俗也不回頭去。原計劃接受樁子的人家不可嘰咕,明年再送就更靈驗了。樁子被截后,張大媽歡歡喜喜。
第二天早晨,牛的主人到村頭喂草時發(fā)現(xiàn)牛不見了,急得猴跳。牛是種田人的命根子,牛沒了,田怎么種?村頭找,田頭找,撐船下湖到蘆葦蕩里找,太陽斜西時才從蘆葦叢中的水塘里找到。把牛牽到村頭時發(fā)現(xiàn)牛樁不見了,這才想起被人偷了送樁子了。細細的一排,最有可能是張大媽。張大媽為人厚道,從不與人為了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紅臉,人緣極好。想到此,牛主人的老婆一路罵來,一直罵到張大媽家門口,最狠的一句:“你家養(yǎng),養(yǎng)一窩的細公牛,累死你老這東西!辈涣R不靈驗,罵得越狠越靈驗,看得起你家才罵的。同時也給張大媽一個信息,你家養(yǎng)兒子別把俺家忘了,牛樁也是偷的俺家的。張大媽聽到罵聲也不能搭話,只是暗暗地笑。心里盤算著,若生了必請人家,補上這份情。
張大媽果真生了個兒子,取名叫樁子,紅蛋分了兩笆斗,全村一戶不落。辦滿月酒時,把送樁子的人都請來吃“六大碗”,還請了牛的主人。送樁子的人座席特有講究,要按照年齡座席位,從大到小,還要從中選一個外姓的當孩子的干爹。從那時起,張大媽家與這九家是親上加親,一直到樁子結(jié)婚請大伙兒吃了喜酒,這事才算告一段落,當然干爹會長期來往下去的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