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馬上注冊,結(jié)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(zhuǎn)社區(qū)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賬號?立即注冊
x
李桂媛·童心未泯話魚趣作者: 李桂媛
劉慶寶是位農(nóng)村小學退休教師,早年愛好文學,筆耕不輟,不僅出版發(fā)行了小小說集《雨中情絲》和《滿天星》,他的民間文學故事集《大縱湖傳說》已成為鹽都區(qū)對外文化宣傳的一個亮點。
最近,在“文史鹽都”總結(jié)會上,我有幸獲得了劉老師發(fā)表在各大報刊的童年漁趣系列散文合訂本,我連夜拜讀,文章畫面感很強,內(nèi)容趣味橫生,讓人捧在手里就不想放下。此漁趣系列共收集了《張鰍魚》《挑提罾》《打凍魚》等16篇捕魚工具的制作和捕獵過程的樂趣。將漁具制做的詳細過程與捕魚樂趣相結(jié)合,寫出了童年時期16種漁具的美感及其所承載的歷史人文內(nèi)涵,從體裁到內(nèi)容都是一種文學創(chuàng)新,也給讀者帶來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。16幀照片,讓50年前的打漁工具清晰再現(xiàn),配以大縱湖畔如今景像,幅幅充滿詩情畫意。
童年漁趣系列再現(xiàn)了大縱湖秀美風光,為呈現(xiàn)捕魚的樂趣提供了舞臺。如第一篇《張鰍魚》里面描寫的:“晚霞斜映湖面,微風拂起碧浪。鳥兒啾啾,魚兒跳躍。我們選定淺水灘,脫掉蒲鞋、卷起褲管,提起小木桶跨入水中,在涌邊將‘魚卡’一根一根斜插入灘邊土中,每間隔兩米左右布下一把鉤,我們一邊在灘上布鉤,一邊唱著歌,移步的涉水聲好像在為自己打著節(jié)拍,青蛙也似乎在和我們賽歌,鳴個不停!敝涣攘葦(shù)筆就把一幅生動的畫面勾勒出來,我仿佛站在了這幅大縱湖的畫中,看著幾個頑皮少年,正呼朋引伴來到湖邊,身手敏捷地捕魚,看著他們耐心地走著一道道工序,目睹他們認真捕魚的快樂模樣,聆聽他們收獲時的歡樂笑聲。
文章內(nèi)容不僅生動有趣,就連漁具的制做過程,也描寫得清清楚楚,如《張鰍魚》中張鰍魚用的是魚卡,魚卡的制作十分簡單:選一些中等粗細、老壯的蘆柴,剪取120厘米左右,剝?nèi)ト~膜,在離根部30厘米左右的部位上拴上一根20余厘米的母親納鞋底的白棉線,白綿線另一端扣在卡芒子的中間;卡芒子是用剪子將掃帚枝斜剪成長約1厘米的菱形,長了鰍魚不咬進嘴,短了會吐出來。由于上學,一般只能制作100~150根魚卡!蔽乙贿呑x一邊在腦海里勾勒制造魚卡的畫面,感到新鮮又有趣。
是的,在這本童年漁趣系列中,我們可以從《張鰍魚》到《拉大網(wǎng)》的捕魚過程中領(lǐng)略劉老師童年捕魚的快樂。翻開這本書,如同走進了劉老師的童年時期,文中字里行間,一個個頑皮少年,在紙張上鮮活跳躍。劉老師雖然今年六十多歲了,但他的童心未泯。里面的釣魚情景既新鮮又有趣,如果說這是一本劉老師通過捕魚來回憶童年趣事的文集,不如說是細心的劉老師把家鄉(xiāng)的傳統(tǒng)捕魚方法一一記錄的記實散文集,因為發(fā)達的當今社會,這種傳統(tǒng)的捕魚方法,將會越來越少。
“一旦看到荷葉或者水草在晃動,就躡手躡腳走過去,雙手握叉,身子一側(cè),照準縫隙里的魚兒猛地叉下去。呵!一條不小的魚兒,穿在叉上還掙扎!弊x到《叉魚》一文時,我仿佛也站在了水邊,跟隨著劉老師一同瞪大雙眼,屏住呼吸,分享著他下叉得魚時的那份喜悅!
文中不僅魚類品種繁多,各種魚的吃法也頗多,尤其《釣鲹子》中,“母親每天把我釣回的鲹仔魚剖凈,用食鹽腌起來,第二天撈起來放在太陽下曬成魚干子。等我嘴饞時,母親就拿幾條放在碗里,加上蔥花、滴點香油,放在飯鍋頭上蒸,魚肉板板的,香噴噴的,沒吃上就口水直流。還可以把魚干放在火上烤,既香又脆,是難得的佳肴!睂懙竭@里我不得不實話實說,我仿佛聞到了魚香,舌底生津,口水直冒。突然心底就燃了起馬上要吃這種魚的欲望!
童心未泯,童趣依舊。劉老師雖然已過花甲,可他仍在筆耕不輟,以一顆不老的童心生活和寫作,讓大縱湖風光源遠流長,又何嘗不是人生中的一大幸福!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