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馬上注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社區(qū)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賬號?立即注冊
x
賀壽光·我同大湖有個約定作者: 賀壽光
十年前,我榮幸地被聘為《鹽都報道》執(zhí)行總編。因工作關系,同大縱湖結下不解之緣。
當我第一次站在大縱湖前,面對著浩渺煙波,忽然覺得千百年前,自己就在這里擇水而居,割過葦草,劃過漁舟,放過鵝鴨,賞過秋月,那份剪不斷的情,離不了的愛,從湖底深處噴涌而上,直撲心頭。那時就知道,我是愛上這方水土了,一見鐘情,不需要任何理由!
耳邊響起瓊瑤的歌:綠草蒼蒼,白霧茫茫/有位佳人,在水一方/綠草萋萋,白霧迷離,/有位佳人,靠水而居/我愿逆流而上/依偎在她身旁/我愿順流而下,找尋她的方向……
我開始“找尋她的方向”,試著解讀大縱湖。第一篇散文叫作《“縱”說紛紜大縱湖》,力圖從名字中讀出她的內涵。然而,千兒八百字的短文,根本無法闡釋出她的靈魂、她的美!于是,我佇立湖邊,掬一捧湖水,如握美人之手,定下千年之約:我要盡我的力量讀你,盡量讀懂、讀透你。
我前后搜尋,上下求索,在網絡上,在紙媒里,在傳說中,慢慢讀出點味道,字里行間,話音語義,總浸漫著一個字:水。大縱湖,成亦在水,毀亦在水,害亦在水,利亦在水,過亦在水,功亦在水。大縱湖,就是水漫過的歷史,水釀就的文化,水潤成的風情!
大縱湖因為水清而養(yǎng)成名滿天下的“清水大閘蟹”,也正因為“連營百里”的“大閘蟹網箱”,讓大縱湖水一度失去清麗。2010年前后,大縱湖人開始了三萬畝退漁還湖、卅里渠引江入湖工程。清湖底三百六十萬方淤泥,填洼地三千畝皆成衍沃。生態(tài)濕地成為旅游度假新勝境。水云間萬鳥翔集,啁啾迎賓,讓人移步神清氣爽,為鹽城這“一個讓人打開心扉的地方”添上精妙一筆。
湖水新碧。湖畔新立一閣,未名。
愚以為,此閣有以水為鏡、憑欄觀瀾之妙,于是寫下這樣的讀后感──
鹽瀆古縣,水綠新城。百河之邑,一湖獨名。大縱湖天降寶鏡,數千載滄桑存照。故黃河曾挾汴梁雷霆東來,觸天潮鋪下匝地黃沙;古黃海咸潮直拍西岸,成就了海鹽之都鹽嶺積雪。及至明清,湖畔宋曹,筆走龍蛇,墨海涌濤。書家雅集遂成縱湖秋月季盛事。盛世盛舉,大縱湖大眾興業(yè)。歲在乙未,東晉城崛起于湖天云水之間,城邊湖畔,一閣凌空,尚待賦嘉名。
玉盤龍珠,石橋鳳首。千頃碧波,八方呼應。鹽城人英才輩出,數百年中,明忠孝識進退汗青難全群賢,水鏡波鑒,浮動乾坤,蘇北第一湖。
螺洲蟹嶼,蘆蕩楊蔭。萬佛朝祖,一塔興湖。平湖月妙境頻生,算千載里,懂水土知憂樂行者風騷獨領,朝飛暮卷,憑欄觀瀾,水光涵牛斗。
“嗟乎!湖做鏡面閣為架,此天鏡也!天鏡何鏡?天下第四鏡者。昔唐太宗有三鏡,今大縱湖續(xù)之成四: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;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;大縱湖以水為鏡,可以生敬畏。理當點贊!噫,此鏡還自太宗意:載舟之水亦覆舟!”
大縱湖古名“大湖”,我同大湖有個約定:讀你,讀懂你!讀了10年,算是初識。也許很膚淺,也許有誤讀,但此心不改,繼續(xù)努力,讀得更懂你,直到永遠!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