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馬上注冊,結(jié)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(zhuǎn)社區(qū)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賬號?立即注冊
x
劉慶寶·“于家岸”與“于家庵”作者: 劉慶寶
大縱湖西北邊有個村子叫于家岸,過去村里有個庵,當時就叫于家庵!坝诩意帧痹趺锤某伞坝诩野丁钡哪?其中有個緣故。
那時,于家庵的住持依著哥哥在衙門當官,在村里橫行霸道。庵里有百余畝農(nóng)田,常年租給村里的人家種植,按三七分成,她收七成,農(nóng)戶得三成。農(nóng)戶種地不夠糊口,她卻富得流油。有人提出按四六分成,她搖頭不同意。有一年發(fā)洪水,地處“鍋底洼”的大縱湖一片汪洋,于家庵自然在劫難逃。稻子即將成熟,轉(zhuǎn)眼間沉入水底。辛苦了大半年的佃戶們牽著小船,手握鐮刀,扎猛子到水底割稻頭,能到手的沒有一半。佃戶們商議后,一起來到庵里找老尼姑,求她高抬貴手,按到手的糧食對半分成。
老尼姑竟冷冷地說:“年年遭災就年年不收了?”
當天,老尼姑就派人到佃戶家扒糧,把佃戶家弄得大的哭、小的啼,一個吃齋念佛之人竟如此鐵石心腸。整個村里怨聲載道。
有個佃戶叫于根,一直租種庵里的田,每年繳了租子后所剩無幾,只好劃船到處漂泊,討飯糊口。第二年春再回家種田,日子十分艱難。老尼姑到他家扒糧時,于根的老婆偷偷地把一袋子稻子藏在鍋塘里,為家里的一個七、八歲的兒子留著。大人日子能過,小孩子難過。誰知還是被發(fā)現(xiàn)了,于根老婆抱著稻袋子死不松手,扒糧的人對著她的心口狠狠地踹了一腳,傷勢嚴重,又無錢求醫(yī)抓藥,含怨死去。這一事情在于根兒子的幼小心里種下了仇恨的種子。
幾年以后,老尼姑在庵外菜園里種了幾壟西瓜。長勢旺盛,蔓綠瓜大,其中有只瓜特別大,小笆斗似的,真是罕見。老尼姑喜出望外,向方圓百里內(nèi)的尼姑庵發(fā)出請?zhí),邀請各庵的住持前來嘗瓜。老尼姑不僅在當?shù)孛晧模褪窃诒娾种腥司壱膊缓,她想以此來化解與外地庵廟的矛盾。
嘗瓜的日子到了,四方庵廟的住持如約而至。老尼姑不勝欣喜,命人將那只大西瓜用清水洗凈,放在大廳的供桌上。焚香祭拜一通后,親自執(zhí)刀開瓜。手起刀落,西瓜應聲而開,一股濃臭噴濺而出,眾尼姑掩鼻疾退,紛紛指責老尼姑,老尼姑也傻了眼。她屏氣查看,瓜確實熟透了,紅瓢烏籽,而在朝天的一面卻有一個黃團團,不知是何物。輕輕一撥,刺鼻的臭味,原來是小孩的大便。她氣得不得了,這是有人與自己過不去,故意惡作劇。
眾尼姑憤憤離去。本來大家就看不慣她,懾于她有個哥哥在官府里做事才不得已赴約,受這般羞辱,自然不快。
老尼姑丟盡顏面,氣憤難消。她派人明查暗尋,發(fā)誓一定要揪出作案之人送官府嚴辦,以消心頭之恨。查來查去,竟是于根家七歲的兒子!眾鄉(xiāng)親向她求情,小孩子乳毛未干,就饒了他吧。
老尼姑圓瞪三角眼,狠狠地說:“疙瘩大的小把戲就做出這般狹窄事,長大了還不反天?”
老尼姑硬是把于根的兒子送到官府治罪。老尼姑的暴行激怒了眾人。一天夜里,一把大火把老尼姑的庵廟燒個干凈,老尼姑嚇得逃走不見蹤影。
庵,燒了,老尼姑逃了,大家似乎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,便把于家庵改成于家岸,“庵”與“岸”讀一個音,但含義不一樣!鞍丁鳖A示苦海已過,即將到達幸福的彼岸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