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馬上注冊,結(jié)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(zhuǎn)社區(qū)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賬號?立即注冊
x
王洪武·我的讀報情結(jié)作者: 王洪武
我愛讀報,也愛寫稿。是先愛讀報、后愛寫稿,還是先愛寫稿、后愛讀報,這個問題就好似是“先有雞后有蛋、還是先有蛋后有雞”,一時說不清。不過我以為,多半還是先當上“讀報迷”,才有后來的“寫稿情。”
學校畢業(yè),開始在一家郵電部門工作。辦公室里有一份郵電報,那上面的時政要聞、業(yè)務(wù)專稿,給了我思想、業(yè)務(wù)的啟迪,副刊上的小散文、小言論,更撩起了我寫作的沖動!叭思冶頁P的那個組長,事跡還沒有我們的班長生動呢!”于是,我以《楊班長》為題,也寫了篇表揚稿寄去,想不到稿子很快被采用了。高興啊,來勁啊!再看,再寫……從此,一發(fā)不可收。
此后我調(diào)入了鄉(xiāng)鎮(zhèn)報道組,后來又當上了鄉(xiāng)黨委秘書。讀報的數(shù)量和時間更多了。直至今天,老了,退休了,每天至少還要讀報三四個小時。先是看自己訂閱的幾份報刊,然后上網(wǎng)看《8點報》,下午去一趟圖書館。 外出、住院,第一件事先要塞一摞報紙在包里,即使患肺癌手術(shù)、化療,疼痛難忍,還每天讓孩子把當天報紙帶到病房;回到家,身體再疲勞,第一件事也是先要翻一翻當日幾份報刊。別人向我借錢取物可以,若是要拿走一份報紙,必須得讓我再翻一遍看一眼。沒有我需要的東西才行。要是看到別人別處有我沒有看過的雜報野報,那更是像看到稀有的“寶貝”,說什么也要搞到手瞧瞧。平時,筆記本子不離身,讀到好文章、好結(jié)構(gòu)、好段句,及時記下來,還時不時地寫些讀后感。
閱讀,幫我增長了知識,把握了形勢,提高了覺悟,增強了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,練就了一雙“新聞眼”。 1979年第一期《群眾》雜志曾登載了我一篇題為《九大于十嗎》的長篇論文,以群眾“三三進九不如二五一十”的生動比喻,批判了一些領(lǐng)導強壓下面長雙季稻的“長官意志”。哪曉得當時縣里主要領(lǐng)導看了大發(fā)雷霆,說要查處我。好在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下來了,所有人才對我又肅然起敬。其實,寫此文我并沒有什么神機妙算,而是仔細閱讀了三中全會公報以及《人民日報》、《光明日報》、《文匯報》等報刊上的有關(guān)文章,聯(lián)想到身邊“長雙季稻”的事,產(chǎn)生了強烈的寫作沖動!澳懘蟆痹醋哉磉厱,讀報就是能明智。這些年,我寫的上千篇時評雜文,其論點論據(jù)大多都來自報刊。為配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,去年地方報刊將我過去刊登的有關(guān)群眾路線的雜文重新集輯出版,大伙看了都說:“寫得絕呢,有的幾十年了,今天讀來,仍一點不過時!”
閱讀,提高了我文學創(chuàng)作水平,圓了作家夢。特別是退休之后,新聞素材、評論靈感相對減少,我便多看報刊上的隨筆、散文,學著搞起了文學創(chuàng)作。悠悠往事、婚姻家庭、感悟人生、時尚生活、休閑養(yǎng)生,題材涉及方方面面。學大家美文,寫自己體驗,這十多年,長長短短,僅隨筆、散文也寫了五百多篇,獲獎近百篇,出了兩本文集,其中還有作品被選入大專語文教科書、中學生讀本,被省作協(xié)吸收為會員。
閱讀,還讓我的稿子寫起來好“下手”,寫好后好“出手”,用稿率提高了。文稿也是一種產(chǎn)品,要使產(chǎn)品銷路好,市場行情就得把握好。只有經(jīng)常閱讀這份報刊,才能知道它的稿件需求、用稿特色。譬如,《人民日報》“大地”副刊,莊重秀美,雅俗共賞;《新民晚報》“夜光杯”副刊,有事有情,短小精悍;《揚子晚報》“繁星”副刊,小中見大,富有情趣。有編輯愛質(zhì)樸,也有編輯喜華麗……“投其所好”去寫作,去投送,便能事倍功半。報刊上的欄目設(shè)置、投稿郵箱更改,還有各種征文、大賽等等,不閱讀以至少閱讀都是不行的。我晚年作品,投出去盡管屢屢石沉大海,但最終還是有人家用出的,基本沒有“報廢”的。
如果閱讀是蜂兒采花、是吸納,那寫作則是產(chǎn)蜜、是收獲。
人貴自醒。我深知,自己畢竟學業(yè)淺、知識薄,要寫出無愧于時代的好作品,尚需加倍學習。喜在閱讀已成了我一份深入骨髓揮之不去的情結(jié)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