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上注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社區(qū)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賬號?立即注冊
x
為展示鹽城地域風韻,弘揚本土文化,彰顯城市個性,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,倡導快樂讀書的氛圍。鹽都區(qū)和悅讀書會12月28日下午在鹽都區(qū)圖書館四樓研討區(qū)舉辦臘八節(jié)主題讀書活動。書友圍繞臘八的節(jié)日起源、習俗、傳說、養(yǎng)生粥及文創(chuàng)產(chǎn)品開發(fā)等進行研討。 鹽都區(qū)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王登佐說,臘八節(jié),俗稱“臘八”,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,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(tǒng),不少地方有喝 臘八粥的習俗。一年一度的臘八節(jié)快到了,您聞到臘八粥的香味了嗎? 1臘八節(jié)的由來 臘的含義有四,其一應劭《風俗通義》云:臘者,獵也,言田獵取禽獸,以祭祀其先祖也;其二《隋書·禮儀志》云:臘者,接也,新故交接,故大祭以報功也;其三《隋書·禮儀志》云:臘者,逐疫迎春;其四宋代《云笈七箋》云:臘月初八是王侯臘,五帝會于上方玄都玉京。夏代稱臘日祭為“嘉平”, 殷曰“清祀”,周曰“大蠟”,漢代改為“臘”。 祭祀的對象有八個:先嗇神(神農)、司嗇神(后稷)、農神(田官之神)、郵表畦神(始創(chuàng)田間廬舍、開路、劃疆界之人)、貓虎神、坊神、水庸神、昆蟲神。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后第三個戌日,南北朝以后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。到了唐宋,此節(jié)又被蒙上神佛色彩。相傳釋伽牟尼成佛之前,絕欲苦行,餓昏倒地。一牧羊女以雜糧摻以野果,用清泉煮粥,將其救醒。釋伽牟尼在菩提樹下苦思,在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。從此佛門定此日為“佛成道日”,誦經(jīng)紀念,相沿成節(jié)。到了明清,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,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,而成為臘八節(jié)的主旋律,其節(jié)俗主要是熬煮、贈送、品嘗臘八粥等。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(jié)的序幕,忙于殺年豬、做豆腐、制作風魚臘肉,采購年貨,“年”的氣氛逐漸濃厚。 2臘八節(jié)的傳說 據(jù)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房里受苦時,當時正值冬天,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(jiān)牢的老鼠洞刨出一些紅豆、大米、紅棗等七八種五谷雜糧。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,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,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,美美地享受了一頓。后來朱元璋平定天下,坐北朝南做了皇帝,為了紀念在監(jiān)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,他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(jié),把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。 佛教的創(chuàng)始者釋迦牟尼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,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(tǒng)治,舍棄王位,出家修道。初無收獲,后經(jīng)六年苦行,于臘月八日,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。在這六年苦行中,每日僅食一麻一米。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,“臘八”就成了“佛祖成道紀念日”!芭D八”是佛教的盛大節(jié)日,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,誦經(jīng),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,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,用香谷、 果實等煮粥供佛,稱“臘八粥”。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,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。據(jù)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,沿街化緣,將收集來的米、栗、棗、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(fā)給窮人。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, 所以窮人稱為“佛粥”。 臘八節(jié)來自“赤豆打鬼”的風俗。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,三個兒子死后變成惡鬼,專門出來驚嚇孩子。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,害怕鬼神,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、身體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。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,單怕赤(紅)豆,故有“赤豆打鬼”的說法。所以,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、赤小豆熬粥,以祛疫迎祥。 臘八節(jié)出于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。當年,岳飛率部抗金于朱仙鎮(zhèn),正值數(shù)九嚴冬,岳家軍衣食不濟、挨餓受凍,眾百姓相繼送粥,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“千家粥”,結果大勝而歸。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。岳飛死后,人民為了紀念他,每到臘月初八,便以雜糧豆煮粥,相沿成俗。 秦始皇修建長城,天下民工奉命而來,長年不能回家,吃糧靠家里人送。有些民工,家隔千山萬水,糧食送不到,餓死不少民工。有一年臘月初八,無糧吃的民工們合伙積了幾把五谷雜糧,放在鍋里熬成稀粥,每人喝了一碗,最后還是餓死在長城下。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,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“臘八粥”,以資紀念。 在鹽城還流傳著這么一個故事,說古代有一戶人家,家境十分富裕,平時非常鋪張浪費。與他們鄰居的是一戶窮人,就將他們浪費掉的各種食品撿起來曬干食用。恰逢這年的臘月初八這天,富戶人家遭了一場天火,將家里燒了個精光,連一點吃的都沒有了。鄰居得知后,就將他們浪費掉的各種食品摻雜在一起煮粥給他們吃,并告訴他們這些食物都是他們平時扔掉的。富人悔過后,對鄰居感激不盡。此后,每年的這天,當?shù)氐娜藗兙陀酶鞣N雜糧摻雜起來煮成粥來吃,以此來告誡后人不要忘本,不能鋪張浪費,要勤儉持家,勤勞創(chuàng)業(yè)。 3臘八節(jié)的習俗 民間老百姓吃“臘八粥”,始于宋代,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了。鹽城最早的臘八粥是用紅小豆和米煮成的。后來,隨著歷史的發(fā)展,臘八粥也就多樣化了,但用料大致差不多。比如,米有糯米、粳米、秈米等;豆有赤豆、綠豆、黃豆、豇豆等;干果有花生、紅棗、杏仁、百合、桂圓、蓮心、白果、菱角米等;再加以蜜餞、果品、蔬菜等制成。現(xiàn)在,也有市民會往粥里摻海參及各種肉類,以求適口。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,不稱“臘八粥”,而叫做煮“五豆”。民謠曰:“綠豆綠,莫忘苦當初;黃豆黃,莫忘做文章;豇豆豇,莫忘菜湯湯;蠶豆蠶,莫忘三更寒;豌豆豌,做官且莫貪。”總之,這個“臘八粥”正在向富有營養(yǎng)的風味轉變,使古老的風俗更具有新時代氣息。
在鹽城的西鄉(xiāng),人們會搓些糯米粉圓子,東區(qū)則佐以雜糧、麥面等,故有人又稱“臘八疙瘩”。臘八粥以其稠軟粘、甜咸均可等風味深得大人、小孩喜愛。據(jù)說,吃了這種粥,一可提醒人們勤儉持家,二可保大人小孩平安,三可預祝來年豐收。因為寓意吉祥,所以流傳至今,并形成頗為有趣的節(jié)令佳食小吃。 漢代在臘日前一天,擊鼓驅疫,稱之為逐除(見《呂氏春秋》高誘注)。晉代荊楚一帶則將臘八日作為驅逐疫疾的日子。當時有諺語道:“臘鼓鳴,春草生!贝迕穸佳鼟旒氀模髦婢,扮作金剛力士來驅逐疫癘,大概也是古代儺(古代驅逐疫鬼的一種儀式)的遺風。金剛的梵語為“跋折羅”,意思是金是世間至剛之物,能破壞外物,而外物不能破壞它,因此被當做佛家威武之神的名稱。臘月初八、十八、二十八等日,欠債者都要償還債務。沒有能力還債的,也要想方設法。有諺語道:“第一臘八猶自可,第二臘八急如火,第三臘八無處躲!泵耖g在臘八節(jié)祭祀先祖,鄉(xiāng)紳富戶還會在此日施粥。 4臘八粥養(yǎng)生粥 臘八粥常用的原料有粳米、糯米和薏米等。粳米含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鈣、磷、鐵等成分,具有補中益氣、養(yǎng)脾胃、和五臟、除煩止渴、益精等功用;糯米具有溫脾益氣的作用,適于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,對于虛寒泄利、虛煩口渴、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;薏米具有健脾、補肺、清熱、滲濕的功能,經(jīng)常食用對慢性腸炎、消化不良等癥也有良效。富含膳食纖維的薏米有預防高血脂、高血壓、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。 豆類是臘八粥的配料,常用的有黃豆、赤小豆。黃豆含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粗纖維、鈣、磷、鐵、故蘿卜素、硫胺素、核黃素、尼克酸等,營養(yǎng)十分豐富,并且具有降低血中膽固醇、預防心血管病、抑制多種惡性腫瘤、預防骨質疏松等多種*****功能。赤小豆含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粗纖維、鈣、磷、鐵、硫胺素、核黃素、尼克酸等,中醫(yī)認為赤小豆具有健脾燥濕、利水消腫之功,對于脾虛腹瀉以及水腫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。 臘八粥中的果仁具有很好的食療作用;ㄉ秃颂沂遣豢扇鄙俚脑;ㄉ小伴L生果”的美稱,具有潤肺、和胃、止咳、利尿、下乳等多種功能。核桃仁具有補腎納氣、益智健腦、強筋壯骨的作用,還能夠增進食欲、烏須生發(fā),核桃仁中所含的維生素E更是醫(yī)藥學界公認的抗衰老藥物。 如果在臘八粥內再加羊肉、狗肉、雞肉等,臘八粥的營養(yǎng)滋補價值將倍增。對于高血壓患者,不妨在粥里加點白蘿卜、芹菜;對于經(jīng)常失眠的患者,如果在粥里加點龍眼肉、酸棗仁將會起到很好的養(yǎng)心安神的作用。何首烏、枸杞子具有延年益壽的作用,還有降低血脂濃度的調節(jié)作用,是老年人的食療佳品。燕麥具有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的作用,食用燕麥后可減慢血糖值的上升,在碳水化合物食品中添加燕麥后可抑制血糖值上升,因此,對于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,不妨在粥里放點燕麥。大棗也是一種益氣養(yǎng)血、健脾的食療佳品,對脾胃虛弱、血虛萎黃和肺虛咳嗽等癥有一定療效。臘八粥不只是一種應景的時令食物,還具有較高的營養(yǎng)價值和養(yǎng)生價值。 (杜玉霞 蘇俠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