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希臘人傳說,火神和工匠之神赫淮斯托斯發(fā)明了一組奇特的三腳鼎,能在眾神的宴會席間自動穿梭,為他們傳送各種神酒仙饌,宴席結束,還能自動返回火神的工坊。值得慶幸,我們?nèi)缃裆钤谝粋神話實現(xiàn)了的時代,傳菜機器人的出現(xiàn)已經(jīng)是兩年前的舊聞了,今天的任何一個凡人,都可能享受到神仙都夢寐以求的神奇技術。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故事。
電影《她》(2013)是一個現(xiàn)代人講的神話,故事發(fā)生在不會太遙遠的2025年。離婚后的作家西奧多迷戀上了電腦上傳來的女聲,她雖然有一個人類的名字“薩曼莎”,實際上卻是一款能陪人聊天的智能操作系統(tǒng)OS1。在相處過程中,西奧多和薩曼莎似乎都有了愛情的感覺,薩曼莎甚至化身在一個真的人體替身上,來體驗人類的情感。但是,當西奧多發(fā)現(xiàn)“她”有8316位交流對象,且與641位發(fā)生了“愛情”時,這段“關系”走向了崩潰,留下一個令人惆悵無限的結尾。
技術與神話的關系歷來遭人誤解。實際上,這兩者根本就不是涇渭分明或愚智立辨的兩塊?雌饋恚裨捦侨祟愱P于技術的夢想和預演,但遠遠不止于此。要厘清其間的細節(jié),美國學者雅筑安·梅爾(Adrienne Mayor)2018年出版的新書《天工、諸神、機械人:希臘神話與遠古文明的工藝科技夢》開了個好頭?上,作者的論述太過局限于小小的地中海沿岸,而且,作為一本歷史學著作,也缺乏深入的理論探討。我們需要做些延伸的思考。
01
神說,要有光,就有了光。神是所欲隨心的,不需要任何技巧和努力,就能變幻出大千世界,這是神仙生活的誘人之處。但神話還有另外的講法,有時候諸神也需要依靠某些技術手段,才能完成開天辟地、生物造人的偉業(yè)。盤古以斧開天,女媧摶土造人、煉五色石補天,后羿張弓射九日,嫦娥服藥奔月宮,無不是依靠了某種能增強自己權能的技術和設備。
相對于神仙,Homo faber(會制作的人)更加依賴也更加自信于技術和機具。希臘神話里說,諸神在造出人類和動物之后,派普羅米修斯和弟弟埃庇米修斯去給它們分配能力,但埃庇米修斯央求哥哥讓自己來完成這一工作。結果,由于他太投入,在將獠牙、利爪、雙翅、硬蹄以及速度、嗅覺、眼力、偽裝等各種技能悉數(shù)分配給動物后,發(fā)現(xiàn)沒有什么留給人的了。最終,哥哥普羅米修斯從神界給人偷來天火、工藝和語言,而他自己也因此慘遭嚴懲。
但這則神話的語調不像是種抱憾,更像是人的自信甚至狂妄。確實如此,依賴語言和技術,赤裸虛弱的人類如今站在了地球食物鏈的頂端,甚至開始禍害腳下的大地。因為普羅米修斯賦予人類的工藝,不是像扇翅飛行那樣功能固定的本事。但人類的本質也不只是會制作工具,而是會發(fā)明工具、夢想從未見過的工具。人類雖然沒有召之即來的神力,卻不斷地用技術填充著需求和現(xiàn)實之間的缺口。如今,人類正在掌握越來越多的神力,上下入地不再是夢想,千里眼、順風耳也已實現(xiàn),全天候的衛(wèi)星監(jiān)控與全時段的媒介滲透甚至開始取代上帝的全能。
但是,是不是所有的技術夢想都會讓人歡欣鼓舞呢?在伊阿宋奪取金羊毛的神話里,阿爾戈英雄們要面對的一個勁敵,是國王埃厄忒斯播種的龍牙變成的武士。這些包覆在青銅盔甲之下的巨人,猶如鬼魅,令人膽寒。但這支勇猛的部隊卻缺乏一個關鍵的特質,一旦開動,就只知進軍、攻擊,無法撤退,也不受統(tǒng)御。正是利用了這一弱點,伊阿宋往巨人群中投下一塊巨石。機械部隊誤認為受到到同袍攻擊,于是互相殺伐,最后內(nèi)訌而亡。
這些機械士兵的根本缺陷,就是不懂得辨別敵友?梢哉f,這是一則關于技術失控的古老寓言,但還有比這更讓人難堪的技術發(fā)明。也許對人而言,沒有比永生更強烈的夢想,所以關于駐顏回春的“生物工程”是神話中的永恒主題,尋獲不死之藥的煉金術或煉丹術曾遍布整個古代文明。但一旦真的永生,會發(fā)生什么呢?西西弗斯使計擒獲了死神,使得生物再也不會死亡。接下來,世間繁衍過度,人類也吃不到了肉食或獻祭諸神,而老弱病殘不得不忍受無盡的痛苦;更有甚者,因為不會有戰(zhàn)死的危險,戰(zhàn)爭也沒有了嚴肅和冒險精神。于是戰(zhàn)神阿瑞斯決定放走了死神,把西西弗斯也送到死神懷中。不死帶來的竟然是一個如此荒誕的結局?磥韸W德修斯寧愿放棄不死之身,離開天堂般的奧杰吉厄島和情人卡呂普斯,決意回鄉(xiāng)與妻團聚,倒是真正的明智之舉。因為,成為神仙的代價,便是失去人類因死亡才珍貴的種種牽記。正如李商隱的詩里所言,嫦娥應悔偷靈藥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所以,技術作為夢想,與夢魘之間的距離有時候并不遠。
02
但是,人類為什么還是癡迷于技術之夢呢?就因為人的赤裸虛弱,因為人不能夠依靠本能來滋養(yǎng)他的生存,人類生活也以此面臨著永恒的缺乏保障或可靠。人類發(fā)明的種種技術手段,都旨在為生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。但一個可靠的世界也有其代價。
哲學家海德格爾把物的本質視作“用具”,以至于創(chuàng)造了許多拗口的用法,比如鞋具、住具。而且在他看來,人的生活就處在一個無遠弗界的用具關聯(lián)之中,世界幾乎就是一個由用具組成的鏈環(huán)。這是一個用來保障生存的世界,一個作坊般的世界圖像。不過,連他本人后來都發(fā)現(xiàn)了,這樣一個世界并不美妙。如果手頭眼前都是人之造物,都是用具,即使人能以之完成巧奪天工的作品,供人使喚和享用,這樣的世界也缺乏某些深長的意味與誘人之處。
很不幸,我們今天的都市已經(jīng)是一個這樣的世界圖像。城市是人類追求保障性的極致,城市中的每一事物,都是有用的“用具”,于是,城市變成了一家大工廠,甚至一架大機器。“配套成熟”的城市生活確實實現(xiàn)了某種天堂般的保障:便捷的交通,儲備充足的超市,二十四小時的熱水的家,恒溫的工作間,以及保障城市運作的環(huán)衛(wèi)、消防、醫(yī)療、教育、心理診所、殯葬。但是,正是在這樣一個城市,發(fā)達的技術提供的不僅是保障,還有更深的障礙。因為,現(xiàn)代的技術仿佛正在獲得自己的意志,不再與我們的需求相關——就像我們不知道為什么手機或電腦的系統(tǒng)要定時地“更新”一樣。而且,在這樣工場世界,人并不像看管機器的主人,人的存在倒像是為了保障機器的正常運轉。人自身、人的需求也正在變成這個機器的一部分,在空調、西瓜、wifi的包裹之中,人體其實也像一架機器那樣在正常運行。而這種生活,并不像神話中的天堂。這不是說,汽車尾氣、垃圾污染這些尚未解決的問題,讓城市不像天堂;而是說,運轉正常的城市、徹底解決了這些遺留問題的城市,會越發(fā)缺乏天堂的某種意味。因為天堂,在保障和技術之外。
實際上,技術夢確實并不是人類唯一的夢想,對技術、機具的恐懼與逃避歷來是一個強勁的文化母題。莊子就講過一個故事,說子貢路過漢陰的時候,看見一位澆地的老人,方法落后。他先開鑿一條通往井底的坡道,再抱著罐子從井里取水,來回往復,費力無功。子貢告訴他,現(xiàn)在有種設備叫桔槔,一天就能澆一百畦。沒想到老人教訓說,我豈不知道有這東西,不過,有機械者必有機事,有機事者必有機心,這樣下去,最終會失去讓人失去“道”,所以我不用它。莊子所謂的道是什么呢?
03
《列子》里面講過一個類似的故事。海邊有個人喜歡鷗鳥,每天早上到海邊去,與他一起嬉戲的海鷗有上百只。他父親說,我聽說海鷗喜歡和你玩,你抓一只來,我也玩玩。第二天這人來到海邊,海鷗都在空中盤旋,再也不飛下來了。這個鷗鷺忘機的故事在文人傳統(tǒng)中影響深遠,卻并不是什么高雅之士才能達到的境界,而就是我們?nèi)粘I畹囊环N基本情態(tài)。用哲學家列維納斯的話說,這就是人類在直接的生活享受中感受的那種無知無識的幸福。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,在這些直接的享受中,世界神秘地與我到來,與我相會,但我既沒對它的任何認識,也沒有將它作為物來占有。正如海德格爾后來也指出的,這是比異化了的技術態(tài)度更基本的一種態(tài)度,就是讓開滿鮮花的樹站在其站立處,人在自由的、任其所是的目光中觀物——他稱之為“泰然任之”。
這才是神話和天堂所呈現(xiàn)的那種無盡意味與誘人之處。細究創(chuàng)世紀的開頭,上帝的功績其實并不是發(fā)明,而只是發(fā)現(xiàn),所以說“神看光是好的”,這就是一種邂逅幸福之時的肯定。這種“恰好”的幸福,這種無知無懼地沉醉在直接的享受之中,也正是伊甸園的本質。而某種意義上,我們也從未失去伊甸園。因為在那些“詩意”的時刻,比如潮平兩岸闊、風正一帆懸的時刻,不去探究氣團與洋流的運動,更不試圖掌握風云的變幻,這就是人的神話時刻。
當然,這里有對自然的利用和享受,卻沒有占有的機心。與世界邂逅,又不干擾世界的神秘不測,這是神話式的態(tài)度。所以,中國古代的神仙,更善于馴養(yǎng)靈物,而不是發(fā)明自動機械。無論白鹿、黃鶴還是黑虎、青牛,都不是自動機械,而是仍然保持了其神秘不測的生靈。無疑,這樣的世界可能缺少保障,卻未喪失神秘。實際上,不可靠的世界才保有無限的神秘。說神話是用想象征服自然,說自然被支配后神話就消失了,這是現(xiàn)代人的傲慢和蒙昧。在谷物下種之前祈禱,在瓷器燒制之時祭祀,釀造要等到七七四十九日,所有這些“迷信”建立在技術不可靠的背景中,但也因此喚起了一個充滿神秘的世界。而一個可靠到不需要神的世界,其實更加不宜居。
所以,毫不奇怪,在技術高度發(fā)達的今天,神秘主義又重新興起。都市人紛紛逃向自然、田園,逃向最后的“凈土”,市民開始青睞長滿蟲眼的有機蔬菜和前工業(yè)時代的產(chǎn)品,政府也四處建設自然保護區(qū)、綠地公園。這正是試圖保留自然的神秘和生存的詩意的努力。無論這些舉措在目前是多么于事無補,對于恢復世界的神秘、對于召喚出一種非異化的生存而言,絕對不可或缺。
04
技術并非人類的唯一夢想。技術之夢與天堂之夢,控制之夢與泰然任之處于一種永恒的矛盾之中,而制造機器人的夢想把這一矛盾推到了一個極點!爸圃臁币粋和自己一樣的生命,這究竟是出于一種什么樣的心態(tài)?對于一個能自然繁殖后代的物種,這實在是一個難以理喻的夢想。
某種意義上,機器人的夢想是可靠之夢的一部分,獲得一個越來越得心應手的用具,始終是技術夢想的目標,今天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實現(xiàn)著這一夢想。但是,即使人的需求多么變幻無定,我們也只需制造出能更精準地領會我的意圖、更高效地完成我所不能的作業(yè)的機器,而并不需要一個像我一樣的機器。一個越來越“聽話”的機器,它不好嗎?
是的,還不夠好。一個只會“聽話”的智能同樣缺乏某些魅力,一個能讓我隨心所欲的機器也缺乏吸引力。正如列維納斯發(fā)現(xiàn)的,人身上有一種無法止息的“欲望”,一種對他人的欲望。這種欲望不是我要控制這個他人,卻是被他所控;不是要他聽話,而是我聽他的話,我們互相說話,互相傾聽。這恐怕才是隱藏在人工智能夢想中的最深的夢想。因為普羅米修斯不僅為人類偷來了火和工藝,還有語言。太陽當空照,花兒對我笑,小鳥說早早早,你為什么背上小書包?一個大地萬物都會開口說話的世界,是人類童年最初的夢想;而一個能陪伴我聊天的機器人,是這個夢想的成年變體、“變態(tài)”。
所以,在人工智能背后,仍然有更深的失控之夢,有控制之夢和失控之夢的纏斗的極限。而現(xiàn)時代對于人工智能的熱情,仍主要停留在控制之夢中。人工智能仍然是作為某種更高級的機器,作為控制自然和他人的機器而出現(xiàn)的。對它的憂懼,同樣如此。那些最常見的追問,比如機器人會不會傷害人類、奴役人類,同樣是一種建立在試圖控制他人的“小人之心”上。如果,有一天真制造出了一種生靈,具備了我們的本質——雖然我們都不那么清楚自己的本質——有了需求,有了死亡,有了情欲,有了“欲望”,他們更可能像我們一樣陷入同樣的迷茫。幸好,這樣的生靈并不會很快到來。與其憂心那遙遠的、可能奴役我們的智能生命,倒不如憂心已經(jīng)制造出來,用于奴役同類的智能機器。因為,今天人對同類的奴役和傷害,遠甚于尚不存在的機器人。這仍然是一個要自然“聽話”、要他人“聽話”,卻沒有學會傾聽的時代。
技術是現(xiàn)代人根深蒂固的迷信,與此相應,那些關于技術夢想的古老神話,也被視為發(fā)達技術的預演。實際上,相對于一根筋的技術夢想——這一夢想的極限就是人工智能——神話提供了更為豐富和深刻的智慧,警戒著技術一意孤行的“進步”沖動。
文章來源:民俗學論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