蜜桃网站日韩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成aw人在线_1024在线国产_婷婷中文字幕精品

瓢城網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注冊

微信登錄

微信掃一掃,快速登錄

查看: 31521|回復: 0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[和悅讀書] 陳 琳

[復制鏈接]
跳轉到指定樓層
樓主
發(fā)表于 2021-4-2 10:39:36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 IP:江蘇

馬上注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社區(qū)。
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賬號?立即注冊 微信登錄

x
陳 琳
作者:佚名 

陳琳,字孔璋。漢魏間文學家,“建安七子”之一。其生年無確考,惟知在“建安七子”中比較年長,約與孔融相當。關于籍貫,頗有異議!度龂•陳琳傳》稱陳琳為“廣陵人”。因而后世諸多書籍以陳琳為江蘇揚州人。其實此說不當。原廣陵郡所轄非全同于今日之揚州,  《天啟淮安府志》:“魏吳,廣陵郡大縱湖畔七子島治淮陰,屬徐州,晉統(tǒng)淮陰、淮浦、射陽、鹽瀆”。可見,《三國志》所說陳琳是廣陵人,乃是“取其本郡,略其縣邑”的大概念。那么,陳琳究竟屬于廣陵哪里人呢?《三國志•臧洪傳》寫臧洪“廣陵射陽人也”,又寫“(袁)紹令(臧)洪邑人陳琳書與(臧)洪”!耙亍弊鳛閰^(qū)域單位,古代一是指“城鎮(zhèn)”,二是指“縣”。蘇洵名篇名句“小則獲邑,大則得城”,可見自古“邑”應該等于或小于“縣”,由此斷定陳琳是“廣陵射陽人”無疑。明、清《淮安府志》也稱“琳為廣陵射陽人”。當然,這里的“射陽”,不是現(xiàn)在鹽城市的射陽縣,而是古射陽。歷代《鹽城縣志》均載,鹽瀆建縣于西漢元狩四年(公元前119),屬廣陵郡,乃是析古射陽東部而置。東晉義熙七年,又分廣陵北部射陽、鹽瀆兩縣置山陽郡,領山陽、左鄉(xiāng)、鹽城、東城四縣,古射陽縣至此廢置。周夢莊先生《鹽城古今史略》載,一九五七年,在鹽城城址東北發(fā)現(xiàn)了較大的麻瓦墳漢代遺址,出土了大批漢代文物,其中有幾枚泥封(古代寄郵封包之用),其中一枚刻有“射陽丞印”字樣,為漢代之物?勺鳛辂}城乃古射陽一部分之實證。明萬歷年間,楊瑞云就任鹽城知縣,期間,主持編修《鹽城縣志》,并對鹽城人物風情多有吟詠之作,其中即有《吊陳記室》五律二章,許陳琳為地方“昔賢”。鹽城歷次修志均將陳琳編入本邑歷史人物。加之,《揚州府志》、《淮安府志》說,古射陽縣城距鹽城縣城西九十里,因此,筆者認同陳琳乃我市現(xiàn)鹽都大縱湖人之說,F(xiàn)在,大縱湖景區(qū)已經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(qū),景區(qū)內有“七子島”,七子島四面環(huán)水,風光宜人,陳琳墓就安臥于七子島上。   
  陳琳其死,歲在建安二十二年(公元217)。根據(jù)《后漢書•孝獻帝紀》載“二十二年冬,有星孛于東北。是歲大疫”,即這年發(fā)生了全國性的大瘟疫。此事曹丕、曹植詩文中均有述及(本文下文有引述)!敖ò财咦印敝嘘惲蘸蛣E、應玚、徐斡等四人同時染疫疾而亡。陳琳著作,據(jù)《隋書•經籍志》中三國人著述載原有《陳琳集》十卷,已散佚。明代張溥輯有《陳記室集》,收入《漢魏六朝百三家集》中。蕭統(tǒng)所編我國最早詩文總集《昭明文選>中,收有《飲馬長城窟行》、《游覽詩》、《宴會詩》等篇,是現(xiàn)存確屆陳琳的詩作!度龂尽芬约啊尔}城縣志》、《鹽城市志》、《淮安府志》均有陳琳傳略。   

政治生涯

陳琳系名存千古的文學家,具有卓越的情懷與經世濟民的政治抱負。陳琳生逢漢末動亂時代,一生三易其主,始終不改初衷,渴望建功立業(yè)。史載陳琳事跡不多,但每見其政治洞見與才華義氣。   
  漢靈帝末年,陳琳為國貿、大將軍何進的主簿。當時,宦官張讓擅權,何進欲誅宦官,太后反對。何進欲召集地方豪強董卓等人,引兵來京,以此恫嚇、劫持太后。陳琳力諫日:“《易》稱‘即鹿無虞’,諺有‘掩目捕雀’,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,況國之大事,其可以詐立乎?今將軍總皇威,握兵要,龍驤虎步,高下在心,以此行事,無異于鼓洪爐以燎毛發(fā)。但當速發(fā)雷霆,行權立斷,違經合道,天人順之;而反釋其利器,更征于他。大兵臺聚,強者為雄,所謂倒持干戈,授人以柄,功必不成,只為亂階!币饧茨菊莆罩鴩冶鴻啵瑩碛谢释,而要放棄有利條件,召集地方諸侯豪強進京,無異于引狼入窒,只會造成國家大亂。然而何進不聽勸諫,一意孤行,結果不出陳琳所料,董卓率兵進京,借機肆惡,自立為太師,廢少帝,立獻帝,動亂四起,加快了東漢王朝的覆滅。何進也在亂中被殺。  
  何進死后,陳琳避難至冀州,入采紹幕僚。在袁紹幕中,陳琳為典文章,軍中文書,多出其手。其中最為著名的是《為袁紹檄豫州文》。古代作戰(zhàn),講究師出有名!兑磺薪浺袅x》卷十“符檄”條下云:“檄書者,所以罪責當伐者也。又陳彼之惡,說此之德,曉慰百姓之書也!苯ò菜哪(199)六月,袁紹起兵十萬,戰(zhàn)馬萬匹,企圖南下進攻許昌,官渡之戰(zhàn)序幕由此拉開。官渡之戰(zhàn)前夕,袁紹命陳琳寫了這篇著名檄文。陳琳下筆千言,洋洋灑灑,騁辭張勢,暴惡聲罪,一方面放言誅夷逆暴,為袁紹出師有名立基;另一方面攻訐曹操祖輩惡行,聲討曹操肆行妄為;同時,美袁軍軍力強盛,謂曹營必土崩瓦解云云,為袁軍壯聲威鼓士氣。文章宣己德威,懾敵心魄之氣勢可謂聲震山河。(《為袁紹檄豫州文》全文附后)   
  據(jù)《三國志•魏書•王粲傳》注引《典略》載:“琳作諸書及檄,草成呈太祖。太祖先苦頭風,是日疾發(fā),臥讀琳所作,翕然而起日:“此愈我。 辈㈩欀^曹洪“此何人所作?”洪日:“聞是陳琳之筆!焙笫酪躁惲瘴恼轮魏貌懿兕^痛病,傳為美談。   
  然而,檄文縱有橫掃干軍之勢,袁紹實不敵曹操。官渡一役,曹操以弱勝強,袁紹大敗,陳琳最終成了曹操的俘虜。以今人眼光,陳琳曾撰文罵曹操及其祖上,此番落入曹操之手必死無疑。然而,曹操不愧為偉大的政治家、文學家,愛惜才士,豁達大度,不計前嫌。史載,他問陳琳:“卿昔為本初移書,但可罪狀孤而已,惡惡止其身,何乃上及祖父邪?”意即兩軍交戰(zhàn)發(fā)表檄文實屬正常,但你罵我就罷了,為何要牽累我的祖上呢?陳琳回答:“矢在弦上,不得不發(fā)。”后來,曹操不僅未咎其過,還署他為司空軍師祭酒,使與阮瑀同管記室,不久徙為丞相門下督。這是陳琳的幸運,也是千載以下文人最為向往的主從遇合的理想境界。從此,陳琳感激曹操的知遇之恩,在其麾下搦管弄翰,盡忠盡智,不遺余力。   
  陳琳任職期間,主要從事兩方面活動:一是隨軍征戰(zhàn),二是鄴下從游。三曹父子文韜武略,具有非凡的素養(yǎng),每于文學活動中親    力親為,與“穆穆眾君子,和合同樂康”!敖ò财咦印背兹谥,陳琳、王粲、徐幹、阮瑀、應玚、劉禎六人都曾是曹操父子的僚屬。這批文士歸依曹氏,確有得遇明主的心悅誠服。   
  陳琳確實很有文才,曹操深愛之。史載曹操對于陳琳的作品,有時竟一字不予增減。陳琳與曹丕、曹植及建安文士游處密切,情誼深篤。陳琳等文士不幸罹疫以后,曹丕傷懷不已。他在《與吳質書》中寫道:“昔年疾疫,親故多罹其災。徐、陳、應、劉,一時俱逝,痛可言邪?昔日游處,行則連輿,止則接席:何曾須臾相失。每至觴酌流行,絲竹并奏,酒酣耳熱,仰而賦詩。當此之時,忽然不自知樂也。謂百年己分,可長共相保;何圖數(shù)年之間,零落略盡,言之傷心!”《文心雕龍•時序》篇也曾寫道:“魏武以相王之尊,雅愛詩章;文帝以副君之重,妙善辭賦;陳思以公子之豪,下筆琳瑯;并體貌英逸,故俊才云蒸。仲宣委質于漢南,孔璋歸命于河北,偉長從宦于青土,公干徇質于海隅;德璉綜其斐然之思;元瑜展其翩翩之樂……傲雅觴豆之前,雍容衽席之上,灑筆以成酣歌,和墨以藉談笑。觀其時文,雅好慷慨,良由世積亂離,風衰俗怨,并志深而筆長,故梗概而多氣也!薄度龂•魏書•王粲傳》也說到曹氏與他們的關系:“始文帝為五官將,及平原侯植皆好文學。粲與北海徐幹字偉長、廣陵陳琳字孔璋、陳留阮瑀字元瑜、汝南應玚字德璉、東平劉楨字公幹并見友善。”以上三段引文,描述了當時以曹氏兄弟為軸心,陳琳與其他建安文士文采翩翩,交游篤好的情形。由此可見,陳琳誠為建安集團重要成員,與三曹及建安文士在政治、文學上關系至為密切。

文學成就

陳琳將才華智慧奉獻給了曹操“天下歸心”的大業(yè)。與此同時,也創(chuàng)造了他自身的歷史價值,使他得以躋身三曹為首的建安文學集團,從而以文章詩歌播名后世。三曹與七子等文士一道,繼漢樂府之后,打破了漢代文人詩歌消沉的局面,第一次掀起文人詩歌的高潮,抒寫憫時傷亂、救世濟民的悠悠心曲和烈烈壯懷,形成“慷慨以任氣,磊落以使才”的獨特的建安文學風格。同時,多采用新興的五言形式,奠定了五言詩在文壇上的堅固地位,共同開創(chuàng)了建安文學的新局面。陳琳詩、文、賦俱佳。其詩作《飲馬長城窟行》被稱為樂府詩歌的杰作:   
  飲馬長城窟,水寒傷馬骨。往謂長城吏,慎奠稽留太原卒。官作自有程,舉筑諧汝聲。男兒寧當格斗死,何能怫郁筑長城。長城何連連,連連三千里。邊城多健少,內舍多寡婦。作書與內舍,便嫁莫留住。善侍新姑嫜,時時念我故夫子。報書往邊地,君今出語一何鄙。身在禍難中,何為稽留他家子。生男慎莫舉,生女哺用脯。君獨不見長城下,死人骸骨相撐拄。結發(fā)行事君,慊慊心意關。明知邊地苦,賤妾何能久自全。   
  詩作先寫役夫不能忍受苦役,寧肯戰(zhàn)死沙場為國捐軀;后半寫役夫與妻子的書信對話。役夫忍痛勸妻子改嫁,妻子復書愿以死相守,藝術地概括了繁重徭役給無數(shù)家庭帶來的悲劇。詩歌運用對話展開情節(jié),真實地表達了人物內心世界。此詩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重要一頁,歷來備受人們推崇。  
  另有以宴游為題材的詩作,其文學價值更高:

宴會詩
凱風飄陰云,白日揚素暉。
良友招我游,高會宴中闈。
玄鶴浮清泉,綺樹煥青蕤。
游覽詩
高會時不娛,羈客難為心。
殷懷從中發(fā),悲感激清音。
投觴罷歡坐.逍遙步長林。
蕭蕭山谷風,黯黯天路陰。
惆悵忘旋返,噓唏涕沾襟。
節(jié)運時氣舒,秋風涼且清。
閑居心不娛,駕言從友生。
翱翔戲長流,逍遙登高城。
東望看疇野,回顧覽園庭。
嘉木凋綠葉,芳草纖紅榮。
騁哉日月逝,年命將西傾。
建功不及時,鐘鼎何所銘。
收念還房寢,慷慨詠墳經。
庶幾及君在,立德垂功名。

這些成熟五言詩篇,語工辭美,音律和雅,深層次展示了詩人復雜而熾熱的內心世界,堪稱“志深而筆長,梗概而多氣”的建安杰作。在建安七子中,陳琳的社會抱負較為突出,“鐘鼎何所銘”、“立德垂功名”諸句,揭示了詩人強烈的功業(yè)理想。然而,陳琳不幸而生于漢魏動亂之際,時命所限,三易其主,幾多無奈!字里行間流露出的“羈客”之感、“噓唏”之情,及失志郁結,令人喟嘆不已。   
  從文學史角度看,《飲馬長城窟》使用五、七言相問的長短句,實“為鮑照先鞭”,對唐代的歌行體形式有一定影響。有文學評論家指出,杜甫《兵車行》中“信知生男惡,反是生女好,生女猶得嫁比鄰,生男埋沒隨百草”諸句,系從陳琳的詩句“生男慎莫舉,生女哺用腑”之意化出。《宴會詩》、《游覽詩》情景交融,筆力如椽,實為文人抒情言志垂范。這些詩作,無論在表現(xiàn)形式還是思想內容上,與三曹的鴻篇巨制一起,在中國詩歌的文化長廊,托起了文人詩的崇高群像。這些都充分證明陳琳詩作較高的文學史價值。   
  陳琳文除《為袁紹檄豫州文》外,尚有《為曹洪與世子書》等。其辭賦代表作有《武軍賦》,頌揚袁紹克滅公孫瓚的功業(yè),寫得宏闊豪邁,為當時名篇。又《神武賦》贊美曹操北征烏桓時軍容之盛,氣度格調與《武軍賦》相類。其他同題應唱之作有:與曹丕、應玚等同寫《柳賦》,與曹丕、王粲等皆作《馬瑙勒賦》等。文雖殘佚,然想見曹氏兄弟椽筆于前,建安諸子應聲于后,其“崇文之盛世,招才之嘉會”的盛況,令人神往。   
  曹丕《典論•論文》說:“琳、瑀之表章書記,今之雋也!狈Q贊陳琳和阮瑀的奏章、表文和書信是當時的杰出代表,文中高度評價了陳琳的文學成就,把他列為“建安七子”之一。又在《與吳質書》中稱“孔璋章表殊健”。劉勰《文心雕龍•檄移》高度評價陳琳的檄文“壯有骨鯁”!段男牡颀•才略》篇又云:“琳、瑀以符檄擅聲!币庵^陳琳、阮璃憑借符檄廣傳名聲于世。劉熙載《藝概•文概》卷一云:“曹子建、陳孔璋文為建安之杰!薄痘戳饕簧住穭t稱贊:“翩翩記室建安骨,大筆淋漓垂著作!

訾議辨析

后世對于陳琳不乏訾議。主要緣于兩個方面,一是陳琳一生三易其主,二是陳琳文章前后持論不一。  
  陳琳本追隨何進,任大將軍府主簿,何進身死事敗,陳琳遂為袁紹幕僚,袁紹死后,歸附曹操。其頻改立場,轉事三主之歷程,每每貽人口實。其中有這樣一件事。公元一百九十六年,曹操派兵圍攻臧洪的盟友張超于雍邱。此時,任袁紹東郡守的臧洪(臧曾任張超功曹)求救于袁紹,袁不予救兵,雍邱被攻破,張超自刎于城上。臧洪于是義憤填膺,與袁紹對抗。袁紹派兵攻打,“歷年不下”。因陳琳與臧洪是同鄉(xiāng),袁紹讓陳琳給臧洪寫信。后臧洪誓守窮城,城破遇害。后世稱陳琳寫給臧洪的這封信為“勸降信”,每每將陳琳與臧洪對比,嘲諷陳琳不情不義。當然,臧洪率兵赴救張超、固守節(jié)義、寧死不屈的風儀,堪表堪風。但,陳琳身為一介文人,身為幕僚,寫此書信,實為無奈。   
  再如陳琳名文《為袁紹檄豫州文》,夸贊袁紹軍容威武盛壯,有云:“幕府奉漢威靈,折沖宇宙,長戟百萬,胡騎千群,奮中黃育獲之上,騁良弓勁弩之勢……雷震虎步,若舉炎火以焫飛蓬,覆滄海以沃熛炭,有何不滅者哉?”其辭與袁軍的實際狀況有所出入。據(jù)《資治通鑒•孝獻皇帝》載:“中平以來,天下亂離,民棄農業(yè),諸軍并起,率乏糧谷,無終歲之計,饑則寇掠,飽則棄余,瓦解流離,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(shù)。袁紹在河北,軍人仰食桑椹,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贏,民多相食,州里蕭條。”可見袁紹用兵之際,軍民食不果腹的慘苦狀況。陳琳初為袁紹興師罵曹,對曹氏指控嚴厲,不留余地,繼又歸曹。顏之推在《顏氏家訓•文章》篇評道:“陳孔璋居袁裁書,則呼操為豺狼;在魏制檄,則目紹為蛇虺。在時君所命,不得自專,然亦文人之巨患也!眲③摹段男牡颀•程器》亦云,“孔璋傯恫以粗疏”此乃“文士之瑕累”。張溥《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•陳記室集》對陳琳立場失據(jù)的言行,亦有微詞。   
  本文憑僅知之史實略作稽考,為陳琳辨析如下。其一,陳琳具有敏銳的政治見識。當何進欲引兵進京之際,陳琳預感事關漢室存亡,力諫何進,并預斷何進此舉,必將導致局勢驟變,群雄自立、民生凋弊的局面。后事果不出陳琳所料。其二,陳琳具有超越世俗的政治抱負。陳琳著有《應譏》一篇,為袁紹應答賓客質疑之辭:“夫世治則責人以禮,世亂則考人以功,斯各一時之宜……是以達人君子必相時以立功,必揆宜以處事!逼浔疽庀禐樵B脫解,實則反應了陳琳的政治思想。其中亂世以立軍功為重的理念,與曹操“治平尚德行,有事賞功能”的思想如出一轍。曹操本人就是不拘小節(jié),權變處世、雄才大略的政治家,單看他對于陳琳的雅量,就遠遠超出了一般世俗的心理藩籬。陳琳的精神風貌亦是如此。其三,文人侍從的身份決定了陳琳的立場命運。迫于時勢,轉主而仕的人生經歷,給陳琳帶來立場失據(jù)的無奈與建功無望的內心煎熬。前文所引答復曹操“矢在弦上,不得不發(fā)”之語,一方面表現(xiàn)了陳琳的機敏,另一方面也道出文人侍從不得不各為其主的尷尬。歸附曹操之后,雖得遇明主,并與曹丕、曹植弟兄交誼深厚,但身份所限,有筆無劍,在群雄紛爭的亂世,注定其沒沒無功的命運。他在《大荒賦》中寫道:日延年其可留兮,何勤遠以苦躬。紛吾情之駘蕩兮,嗟有愿而弗遑。字里行間流露出濃郁的時不我待、有志難遂的內心悲苦。  
  晚唐詩人溫庭筠一首七律《過陳琳墓》,憑吊這位建安才子,體恤其情志:

曾于青史見遺文,今日飄蓬過此墳。
詞客有靈應識我,霸才無主始憐君。
石麟埋沒藏春草,銅雀荒涼對暮云。
莫怪臨風倍惆帳,欲將書劍學從軍。

陳琳與溫庭筠雖相隔六百年,然大才子與大才子之間猶如隔代知音,惺惺相惜,彼此“應識我”、“始憐君”,心靈相通。結句“莫怪臨風倍惆悵,欲將書劍學從軍”,正道著陳琳文人侍從身份的無窮寡歡與蹭蹬失志。  
  而吳融的另一首《過陳琳墓》:“翼州飛檄傲英雄,卻把文詞事鄴宮?v道筆端由我得,九泉何面見袁公。”詩中雖有崇敬陳琳縱筆文采之意,而本質上則代表了一般人的狹隘之思。   

附:

陳琳《為袁紹檄豫州文》

蓋聞明主圖危以制變,忠臣慮難以立權。是以有非常之人,然后有非常之事;有非常之事,然后立非常之功。夫非常者,固非常人所擬也。   
  趲者,強秦弱主,趙高執(zhí)柄,專制朝權,威福由己;時人迫脅,莫敢正言;終有望夷之敗,祖宗焚滅,污辱至今,永為世鑒。及臻呂后季年,產祿專政,內兼二軍,外統(tǒng)趙梁;擅斷萬機,決事省禁;下陵上替,海內寒心。于是絳侯朱虛興兵奮怒,誅夷逆暴,尊立太宗,故能王道興隆,光明顯融;此則大臣立權之明表也。   
  司空背操,祖父中常侍騰,與左棺、徐璜并作妖孽,饕餮放橫,傷化虐民;父嵩,乞匄攜養(yǎng),因贓假位,輿金輦璧,輸貨權門,竊盜鼎司,傾覆重器。操贅閹遺丑,本無懿德,猓狡鋒協(xié),好亂樂禍。古幕府董統(tǒng)鷹揚,掃除兇逆;續(xù)遇董卓,侵官暴國。于是捉劍揮鼓,發(fā)命東夏,收羅英雄,棄瑕取用;故遂與操同諮合謀,授以裨師,謂其鷹犬之才,爪牙可任。至乃愚佻短略,輕進易退,傷夷折衄,數(shù)喪師徒;幕府輒復分兵命銳,修完補輯,表行東郡,領兗州刺史,被以虎文,獎蹙威柄,冀獲秦師一克之報。而操遂承資跋扈,恣行兇忒,割剝元元,殘賢害善。故九江太守邊讓,英才俊偉,天下知名;直吉正色,論不阿諂;身首被梟懸之誅,妻孥受灰滅之咎。自是士林憤痛,民怨彌重;一夫奮臂,舉州同聲。故躬破于徐方,地奪于呂布;彷徨東裔,蹈據(jù)無所。幕府惟強干弱枝之義,且不登叛人之黨,故復援旌擐甲,席卷起征,金鼓響振,布眾奔沮;拯其死亡之患,復其方伯之位;則幕府無德于充土之民,而有大造于操也。   
  后會鑾駕返旆,群虜寇攻。時冀州方有北鄙之警,匪遑離局;故使從事中郎徐勛,就發(fā)遣操,使繕修郊廟,翊衛(wèi)幼主。操便放志;專行脅遷,當御省禁:卑侮王室,敗法亂紀;坐領三臺,專制朝政;爵賞由心,弄戮在口;所愛光五宗,所惡滅三族;群淡者受顯誅,腹議者蒙隱戮;百僚鉗口,道路以目;尚書記朝會,公卿充員品而已。   
  故太尉楊彪,典歷二司,享國極位。操因緣眥睚,被以非罪;榜楚參并,五毒備至;觸情任忒,不顧憲綱。又議郎趙彥,忠諫直言,義有可納,足以圣朝含聽,改容加飾。操欲迷奪時明,杜絕言路,擅收立殺,不俟報國。又梁孝王,先帝母昆,墳陵尊顯;桑梓松柏,猶宜肅恭。而操帥將吏士,親臨發(fā)掘,破棺裸尸,掠取金寶。至令圣朝流涕,士民傷懷!操又特置發(fā)丘中郎將、摸金校尉,所過隳突,無骸不露。身處三公之位,而行桀虜之態(tài),污國害民,毒施人鬼!加其細致滲苛,科防互設;罾繳充蹊,坑阱塞路;舉手掛網羅,動足觸機陷;是以兗、豫有無聊之民,帝都有吁嗟之怨。歷觀載籍,無道之臣,貪殘酷烈,于操為甚!   
  幕府方詰外奸,未及整訓;加緒含容,冀可彌縫。而操豺狼野心,港包禍謀,乃欲摧撓棟梁,孤弱漢室,除滅忠正,專為裊雄。往者伐鼓北征公孫瓚,強寇桀逆,拒圍一年。操因其未破,陰交書命,外助王師,內相掩襲。會其行人發(fā)露,瓚亦梟夷,故使鋒芒挫縮,厥圖不果。今乃屯據(jù)敷倉,阻河為固,欲以螳螂之斧,御隆車之隧。幕府奉漢威靈,折沖宇宙;長戟百萬,胡騎千群;奮中黃育獲之士,騁良弓勁弩之勢;并州越太行,青州涉濟漯;大軍泛黃河而角其前,荊州下宛葉而掎其后;雷震虎步,若舉炎火以焫飛蓬,覆滄海以沃煤炭,有何不滅者哉?又操軍吏士,其可戰(zhàn)者,皆出自幽冀,或故營部曲,咸怨曠思歸,流涕北顧。其余充豫之民,及呂布張楊之余眾,覆亡迫脅,權時茍從;各被創(chuàng)夷,人為仇敵。若回旆方徂,登高岡而擊鼓吹,揚素揮以啟降路,必土崩瓦解,不俟血刃。   
  方今漢室陵遲,綱維弛絕;圣朝無一介之輔,股肱無折沖之勢。方畿之內,簡練之臣,皆垂頭搨翼,莫所憑恃;雖有忠義之佐,脅于暴虐之臣,焉能展其節(jié)?又操持部曲精兵七百,圍守宮闕,外托宿衛(wèi),內實拘執(zhí)。懼其篡逆之萌,因斯而作。此乃忠臣肝腦涂地之秋,烈士立功之會,可不勖哉!操又矯命稱制,遣使發(fā)兵?诌呥h州郡,過聽給與,違眾旅叛,舉以喪名,為天下笑,則明哲不取也。即日幽并青冀四州并進。書到荊州,便勒現(xiàn)兵,與建忠將軍協(xié)同聲勢。州郡各整義兵,羅落境界,舉武揚威,并匡社稷:則非常之功于是乎著。   
  其得操首者,封五千戶候,賞錢五千萬。部曲偏裨將校諸吏降者,勿有所問。廣宜恩信,班揚符賞,布告天下,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難。如律令!  


  參考書目:《三國志》,《后漢書》,《典論•論文》,《昭明文選》,《文心雕龍》,《鹽城縣志》,《鹽城市志》,淮安市政協(xié)文史委員會編《淮安名人》,方元珍著《文心雕龍論陳琳》,周夢莊先生《鹽城古今史略》。鹽城市政協(xié)學習文史委員會供稿。



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使用 高級模式(可批量傳圖、插入視頻等)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注冊 微信登錄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