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逢槐花飄香的季節(jié),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老家屋前的那棵洋槐樹。
屋前的那棵洋槐樹,栽植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末,是爺爺親手栽的。他喜歡洋槐樹。爺爺五十歲那年的春天,他親手栽下了這棵槐樹,也算是個紀念。后來,這棵洋槐樹越長越高,越長越粗,十分茂盛。
那時,鄉(xiāng)下人家都喜歡栽植洋槐樹。在民間,曾長期流傳著:“門前一棵槐,財源滾滾來”。這是一句吉祥的語言,寄托了人們對幸福和美好生活的祈望。當(dāng)然,在那年代,人們更喜歡槐樹,是因為它的廣泛用途。
我十分喜歡我家屋前的那棵洋槐樹。春天來了,煦風(fēng)送暖,洋槐樹發(fā)芽了,樹枝上爆出了米粒大的嫩芽,那才是星星點點的綠;又過一些時候,洋槐樹開花了,在一片嶄新的綠意里綻露出了潔白的笑靨,像一串串葡萄,又像浪漫多情的風(fēng)鈴,整個樹冠如同落滿了一層厚厚的雪,更像是天上飄落下的云朵;ǘ湓谇屣L(fēng)中微微搖曳,芳香四溢,屋子及四周的一切都被籠罩在這片芳香之中,聞一聞,人都醉了。
這個時候,奶奶就會挎著竹籃,拿著竹鉤,來樹下采摘槐花。我們總會跟前跟后,幫奶奶一起采摘。那些天,一家人就能吃上香噴噴的槐花米飯。這在物資匱乏的年代,簡直就是一種最珍貴的幸福。奶奶也會把采摘到的槐花做成令人饞涎欲滴的槐花餅,經(jīng)過滾燙的油煎炸過的槐花餅外酥里嫩,那味道委實讓我難忘。
我深深懷念在老槐樹下度過的愉快的夏季。三伏天,槐樹撐開遮陽的綠傘,潑灑一地清涼。午飯后,樹蔭下成了鄉(xiāng)鄰們納涼的天下,陸陸續(xù)續(xù)來了好多人,這里立馬變得熱鬧起來。老人拉起了家常,婦女在做蘆籃、納鞋底、搓草繩。我們這幫孩子則在老槐樹下玩紙牌、捏泥人,或看小人書,不亦樂乎。樹蔭下,不時發(fā)出一陣陣爽朗的笑聲。一陣凉風(fēng)吹過,老槐樹也跟著“颯颯”地笑了起來,樹蔭下頓時充滿了一種輕松、友善、融合的氣氛。在那些辛苦勞累的日子里,人們很難得品味到生活的如此美好。
我最喜歡月光下爺爺倚著老槐樹給我們講故事。爺爺肚里裝著的故事,比天上的星星還要多呢!那時,夏天的夜晚,密不透風(fēng)的茅草屋里熱得像蒸籠,我們就會搬來凳子與爺爺坐在樹下,邊乘涼,邊聽爺爺講故事,說古書。爺爺所講的岳飛精忠報國,《天仙配》中的董永與七仙女,《說唐》中瓦崗寨好漢聚義,《三國演義》中的“草船借箭”、“空城計”、“苦肉計”等故事,特別有意思,我們都愛聽。至今,這些有趣的故事仍記在我心里。
“裊裊秋風(fēng)多,槐花半成實!鄙钋锘比~落盡,枝頭便剩下一串串槐莢和尖硬的刺針;弊佣归L得肥大豐滿,金黃透亮,一嘟嚕、一串串地掛在樹梢上。秋風(fēng)吹過,槐子豆之間互相碰撞,沙沙作響,奏出美妙的交響樂章。據(jù)說,槐籽可以做中藥。讀小學(xué)時,我們搞勤工儉學(xué),我就會拿起長竹竿,帶著我的一幫小兄弟,來到槐樹下打槐莢,剝?nèi)デv殼,取出槐籽,一粒粒放進口袋里。聚到一定數(shù)量時,然后全交給老師。洋槐的針非常厲害,俗稱圪針,三角形,附在枝杈上,越老越硬。打槐莢時要特別小心,千萬不能被圪針刺著。
那時,鄉(xiāng)下人家的房前屋后、路邊田頭,隨處可見洋槐樹。洋槐樹渾身是寶。樹葉可作動物飼料,槐花可作為染料,槐花、槐花籽也是制藥的原料;睒淠举|(zhì)堅硬,經(jīng)久耐用,在鄉(xiāng)下用途很廣。過去船用跳板、房屋柱梁、水車木架、打土坯的模子等,都是用槐木做的。人們還用槐木做箱柜、凳子、桌椅等家具。
離鄉(xiāng)的日子,心里忘不了的是屋前的那棵洋槐樹,它總是不經(jīng)意間飄進我溫柔的夢里,載著我游子的心飄回到故鄉(xiāng)去,用滴滴晶瑩的思鄉(xiāng)淚水澆灌槐樹,潤澤槐花。
又是一年槐花香。那槐花的芳香,將永遠彌漫在我的記憶里。